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刘春丽 《经济师》2011,(11):113-1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来源出现多元化,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工作的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以便能够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办学效益。文章从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财务人员岗位配置及财务人员形象三大方面进行了分析设计,以求实现财务工作的转型提升,促进高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能否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 ~ 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关系到地区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产出能力,关系到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我国31个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基于1 506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标题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研究,从高频词、主题关键词、主题关键词的内容词项及相关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创新政策情况。基于R语言和文本挖掘,借助主题模型将1999—2017年我国1 506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标题进行深度解析。研究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不同特征;试点仍是各地区最常用的政策推广方法;我国各地方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且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发达城市都把人才竞争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石是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可以说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为促进南通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由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发展路径转型,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大力发展优质教育。高等教育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贡献,而且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途径实现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要求南通市高校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南通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对南通市高校在人才强市战略中的作用和对策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要素配置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推动要素配置质量的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西方经济研究范式的片面分析,只有立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事实,以马克思主义要素配置理论为学理依托,构建以要素配置为逻辑主线的区域经济分析框架,才能客观认识党领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逻辑的内在一致性。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表明,要素配置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制度设计及其发展战略转向,其中要素配置一般与特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遵循一般规律,要素配置的双重参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民性”与“效率性”的统一,要素配置的双重主体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产物。面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应当在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多维要素配置机制,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区域创新发展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区域实现的大国雁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生的自主创新需求与金融危机冲击历史性地复合在一起,摆脱危机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重塑地区自主创新模式。从分析自主创新演化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创造性毁灭理论与雁阵范式的预设前提,立足差异性经济体系的国情,给出一个自主创新区域实现的分析框架。以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产业升级为契机,合市场和政府之力构筑基于比较优势的自主创新分工体制。  相似文献   

9.
吴慧萍 《经济论坛》2009,(11):72-74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一旦寻求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将为区域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域经济发展又会为高等教育注入空前的活力。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宁波市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动影响。同时也指出宁波市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远没有达到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最后从政府宏观调控、高校定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Following the frontier framework of the panel data models with the interactive fixed effect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Europea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eterminants for 268 regions from 2000 to 2014. The regional communication might provide the supplementar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uropea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here the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level are negative correlated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gional huma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ain the domination power as on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engines in European Union after the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12.
何楠 《经济经纬》2007,(2):91-94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郑州市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使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Us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growth model with a costly schooling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at allocates more resources to the schooling sector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It shows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mproved quality on the economic growth could be offset by the reverse effect of reduced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that arises from the distortion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 appropriate tax-subsidy scheme is shown to remove this reverse effe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创业模式的影响。本文以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性质的剖析与解构,总结出以创新技术、以教育资源、以特色文化资源、特有自然资源以及引进特色资源等为载体的5种创业模式,希望能为区域中小企业创业模式选择及其演进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子女入学难、受歧视、升学考试难和受教育质量堪忧等。造成进城务工者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在于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户籍制度、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体制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体制创新,并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全球性PRED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已得到各国政府、社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区域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理想境界,其主要目标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区域不平等、增长的质量、人口压力、科技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等。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加快科技进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区域协调.实行对外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加强法制及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省域协同创新水平评价,市域层面动态评价结果更能展现区域发展特征,可视化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地区差异。基于协同创新基础、协同创新合作和协同创新产出3个维度,构建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动态评价及可视化分析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整体及分项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南高北低,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得益于其丰富的政治、经济、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水平最高;苏州居苏南最高,经济环境和沪宁辐射推动其协同创新发展;徐州赶超部分苏南城市,与其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密不可分。将时间因素纳入动态评价方法,并采取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结果,提高差异辨析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发展动力逐渐式微,创新驱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需要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构建并指导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智慧专业化是一种新兴经济理论,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智慧专业化有效支撑区域资源集聚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性研究,从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资源技术和经济属性以及资源支持程度3个方面,论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动力持续性,进而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资源环境价值体现在经济核算中,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议题。本文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理论,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用于研究区域发展协调性,将环境成本和资源价值纳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中,为构建区域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准备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近十余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07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滨海新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其人才聚集突变带来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等阶段性特征符合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体系调整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