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项内容,也可以将其分成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是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的总和。对我国转型期经济而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宽居民表达意愿的途径,可以使GDP更好地体现居民的意愿选择,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既决定了房产供给,也影响了房产需求,这体现在房产供给的增加导致了居民支付意愿的下降;公共设施将提高房产价值和居民支付意愿,从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和公共设施支出的选择来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如果购房者对于公共设施价值的判断存在异质性信念,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念差异,投入过多的公共设施支出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将使得房产价格有可能超过其基本值,出现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3.
张涛  王学斌陈磊 《经济学》2007,7(1):111-124
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既决定了房产供给,也影响了房产需求,这体现在房产供给的增加导致了居民支付意愿的下降;公共设施将提高房产价值和居民支付意愿,从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和公共设施支出的选择来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如果购房者对于公共设施价值的判断存在异质性信念,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念差异,投入过多的公共设施支出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将使得房产价格有可能超过其基本值,出现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本文建立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支付意愿模型,结合杭州、西安和太原三个城市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水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受访者健康意识和家庭已经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对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对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近三年购买耐用品的平均支出对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为了促进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需要借助多种宣传媒介来提高城市居民水安全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对终端水质较差地区建立常态化的居民自主改善自来水质量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消费水平低主要表现为总消费率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下降;居民消费率过低,居民即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农村消费水平过低,城乡之间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的差距拉大;居民储蓄率过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迅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低,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加大了居民未来的消费支出预期;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对扩大农村消费的深层抑制;公共支出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冯飞鹏 《当代经济》2024,(2):101-112
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与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基于中国337个城市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评估了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检验了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消费意愿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其中,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就业率对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信贷利率对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改善均能强化消费环境对消费支出的正向推动力,消费支出在消费环境和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发现为政府和企业制定促进消费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深入理解消费环境、消费意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世代交叠模型(OLG)分析框架,研究了环境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即追求健康水平的消费动机,并利用CGSS2010年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居民是否关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越严重,家庭消费支出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越低;环境污染是否严重不会改变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环保意识不会影响其环保意愿,但会影响其环保支出意愿,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家庭有"搭便车"倾向;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的环境问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会改变人们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条件价值评估方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对公共物品总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在发达国家公共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北京市居民对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为652.327元/年。统计分析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受家庭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随着家庭经济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公共支出绩效的内涵 公共支出就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依据市场和资本的意愿进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减负及摈弃课外教育给公共教育投入带来空间。而我国家庭普遍面临资源约束,子女教育支出构成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这对公共教育投入、学业成绩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拷问。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发现公共教育投入对孩子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显著,但对城镇居民和高收入家庭的影响虽然是正向的,但统计上不显著。个案分析表明,孩子学业成绩对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CGSS2008的数据对公共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中国区(县)一级的公共支出总量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还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教育支出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微弱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各项公共支出对收入差距幸福负效应的调节作用均对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对高收入群体不显著,教育和社保支出对低收入群体显著。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支出总量投入,同时重点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在安排各项公共支出时应向低收入者倾斜,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均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但政府支出却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税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负,其中,间接税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而直接税却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条件评价法对大连凌水寺遗址恢复性重建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试图揭示这一特定文化遗址的经济价值,及影响居民意愿支付的主要因素.CVM评价过程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长的居民对本地区古寺的修复有着浓厚的感情,居住20年及以上消费人群的WTP明显高于居住20年以下消费人群,居民平均支付意愿为11 5元,高于政府用于古寺修复的人均82元预算成本.此外,爱访者对凌水寺熟悉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居住时间等变量对意愿支付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学者们在分析贫富差距的时候,把它和收入差距混为一谈。不但造成分析上的困难,而且还带来许多有害的后果。主要是夸大社会的贫富差距、强化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得出杀富济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结论及共同富裕永远都不会实现等。其实,收入和支出的比值表示了居民的社会系数。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生活系数的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它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和居民社会区位的指数。贫富差距是居民社会系数的比值。经数学变化后,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支出差距。由于支出差距1,所以贫富差距总是小于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体现的是效率公平,贫富差距体现的是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社会性质表现了它的政治经济学性质。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包括:大力建设廉租房;对低收入家庭逐步实施免费教育;实施阶梯式的医疗报销;对于低收入者的交通费用、用水用电、通讯费用、日常生活费用等方面支出都可以探索社会部替代分支出或全部替代支出的政策措施;征收高收入税、财产税、遗产税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受水区居民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和水量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在302个有效样本中,受水区居民具有正支付意愿的比例为84.44%,其中89.8%的居民支付意愿值为10元/月及以下。根据两类WTP评估方法得出的郑州市居民支付意愿为5~8.09元/月。居民异质性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和偏好的影响显著;从居民对水源产权的认知看,受访者默认拥有清洁水源使用权,支付意愿决策具有较强的自利动机;从居民支付意愿决策背景看,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了居民的效用水平,从而改变了居民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应建立生态服务使用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水区居民真实支付意愿对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合理化程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住房消费支出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住房消费支出比过高反映住房消费超出了居民的支付能力,而住房消费支出比过低则反映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没有被正确地释放出来。只有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住房消费水平,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贵阳市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施,对贵阳市居民公益林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73.6%贵阳市居民家庭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有支付意愿,平均意愿支付额为每户家庭每年人民币213.96元;(2)支付意愿受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年龄、收入水平及环境关注态度对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对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国外的支付能力指数测算了居民的区位支付能力水平,分析了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居民为满足其社会属性对区位的选择,还分析了居民的迁居意愿和社会排斥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本文采用排序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家庭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户主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水平也影响消费意愿,由于居民消费观念保守,信用卡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还研究了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