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道路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发展信息产业的两派观点:技术创新论与比较优势论。本文认为不能把发挥比较优势与创新优势对立起来,批驳了比较优势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内生出技术创新机制”的隐含论调,指出用金融资本买不回一个现代化。中国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缺钱,而是没有掌握关健技术的行业标准。在行业标准的形成过程中,比金融资本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而比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本。  相似文献   

2.
走过数百年风雨沧桑的曲折旅程,洗净千重血泪屈辱的游子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许多学者对澳门经济的定位及发展路向发表了意见.概言之,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美国麦健士顾问公司提出的“地区性战略枢纽”论;二是国家科委专家组提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之路”论;三是杨允中先生提出的“联系拉丁语系国家的国际贸易枢纽”论;四是郑天祥先生提出的“以第二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健全的经济体系”论;五是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澳门经济学会课题组提出的“区域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论;六是叶国华等先生提出的“拉斯维加斯”论.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或综合性的观点.经济定位或发展模式的选择,基本原则无疑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能够扬长避短的最佳位置,以其优势条件作为发展的路向,而尽量避免其劣势对经济的制约,这样才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收益.按  相似文献   

3.
现时代的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争--一个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两种主要观点适度贸易保护论和基于外包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论。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适度保护观点虽然更具深刻性,但也有明显局限,即忽视了产业的跨国分工。然而,当生产过程的垂直分工已日益发展时,一国寻找自己比较优势的努力应当深入到产业内部,一方面要及时关注世界产业内分工的转移趋势,以充分利用该国在产业内分工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变该国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战略转移是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良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转移论”论者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论进行评析,结合运输成本理念,提出了西部可持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指出在重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并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梯度发展战略和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基础上的加工贸易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绝不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郭庆旺  罗宁 《财经研究》2001,27(5):24-29,55
本文认为信息技术(IT)产业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但它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某个角度上说,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扶持的措施是完善税收政策,改革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加有利于IT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以及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实现由资源导向战略向竞争优势导向战略转变,随后提出了增强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19世纪的英国和葡萄牙的对外贸易为原形,建立了比较利益模型区域梯度转移理论至今,区域梯度转移理论一直是地理学家和区域经济学者争论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比较优势理论和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学说、燕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边际产业扩展理论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转移理论的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宏观的将其延伸到我们国家的产业转移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4次经济普查数据,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绩效比较优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区域差异和产业异质性后,相比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质量比较优势会显著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技术标准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技术标准数量优势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比较优势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内资企业,专利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的经济比较优势更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其较强的专利运营能力和更高的专利质量。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由于某产业在地区经济及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比较效益的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这一地区该产业资源、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劣。因此,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序列可以通过比较区域内各产业的地位与效益来确定。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现状(以河北省为例)的实证研究,分析产业已形成的优势、发展优势,以及各产业的区内和区际比较效益,探讨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序列的确定问题。二、地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一)主导专业化产业评价指标地区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内各种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种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牌金融中心上海与新兴现代化城市深圳在其各自的不同起点上重新建立与崛起,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分别取得了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就两地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产业区位论、规模经济论和金融深化论,对两地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经贸实践》2006,(8):40-42
我省“块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目前,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自从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犹如强劲的季风席卷全球,在认识领域搅起了巨大的漩涡,针对当前认识领域的争论,论术这了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的观点,并继而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了制造业本身内涵的扩延。  相似文献   

13.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厦门旅游发展的现状,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分析制约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倍受关注,且存在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的争论,二者都主张利用动态比较优势,但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赶超战略的缺陷,认为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发展战略的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实施赶超只能欲速则不达,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入世后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科技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此中国应加大教育的投入,在用人机制上进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化,逐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是分析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关系、比较各区域产业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过去,我国在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优势和给予的优惠政策上,而对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全国首次研制了产业分类齐全、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借助该模型的研制结果分析了我国区域间产业的经贸流动关系,说明了当前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其内在机制和表现特征,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今后更科学地规划区域经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而且,投资的重点区域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工,如何在台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承接辐射,从而不断壮大长三角地区IT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新兴的IT制造业基地?这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及至我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长三角地区承接台湾IT产业转移进行初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部高科技产业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由于人才、资金、制度体系和法律环境等的问题存在,并不完全适合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因此,西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摒弃“西部新兴高科技产业论”的观点,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不仅不相冲突,而且是最终走向高科技产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19.
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的盛衰,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竞争力之根本。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之关键源于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均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不具有持续竞争的能力。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提升现有的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转换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产业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但它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某个角度上说,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扶持的措施是完善税收政策,改革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加有利于IT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