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1):58-71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间投入品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华 《技术经济》2007,26(3):80-84
从理论上讲,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型劳动的相对工资都有所提高,并且使各国对技术型劳动/非技术型劳动的相对需求都增加。本文从中国制造业的角度来研究中间投入品贸易对制造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证明中间投入品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纵向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我们将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参见Amdt,1997 and 1998)。产品内贸易不同于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在量上构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Feenstra与Hanson(1997)的计算,美国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购买量的比例从1979年的8.6%上升到了1990年的13.9%,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1987-2008年间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均对我国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加工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远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同时,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虽然长期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在租金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与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上的优势使得加工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经济导刊》2013,(12):86-86
<正>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国际贸易所得中的分配。我国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由于大量使用进口中间投入品而使得贸易规模"虚高",这种模式虽然使得我国本土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但由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高价值两端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增加R&D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并升级整个供应商体系和下游的生产商体系,从而改善本国中间投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首先,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基于HS分类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而且在此类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类别商品的贸易几乎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别的商品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其次,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行业.由于美国在该行业的公司内贸易比率很高,而且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因此,美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工贸易绩效与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绩效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改善了国内的就业状况,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加工贸易以外企为主体,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较少,同时,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对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较小;此外,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区域结构过于集中,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周丽萍 《当代财经》2021,(11):101-111
基于企业-产品层面数据,采用双边连续差分法,间接评估了数字贸易进口对企业间工资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传统进口贸易相比,数字贸易进口会促进企业间工资趋于均等化,这种促进效应主要源自行业内企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和工资水平中等偏上的企业的工资趋向行业内中位数工资.数字贸易进口可以通过减少距离成本、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和提高进口贸易速度推动企业间工资均等化发展,但也会因价格差距的拉大而削弱其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开展数字贸易进口容易引致就业"替代效应"和进口"鲇鱼效应",这两种效应均会扩大企业间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0.
王春艳  程健 《技术经济》2013,(10):106-111,133
分析了我国服务业FDI的利用现状和服务贸易进口现状。运用需求理论选择研究变量,采用1997—2011年的时间数据,通过进行协整检验、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和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对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口的替代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内,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进口的贡献率最大;货物贸易进口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且货物贸易进口对服务贸易进口的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