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我国三位码工业行业的月度面板数据,依据扩展的R&D与生产率方程同时控制物化型、非物化型溢出与竞争效应,发现进口竞争与物化型溢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发现进口贸易对三位码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具有直接的负溢出效应;而且,大部分三位码工业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进口竞争,引致了行业内和行业间正向的要素再配置过程,并通过提高技术效率的方式最终促进了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贸易方式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丽鹤 《技术经济》2010,29(1):77-81
本文利用出口扩展模型,比较分析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则阻碍经济增长,但不显著;而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增长则显著弱化了中国经济增长,其贡献度低于一般贸易出口。鉴于此,本文认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内采购率。  相似文献   

3.
张冰 《经济与管理》2012,26(5):82-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加工贸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浙江省为例,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一步回归法,直接估算加工贸易等其他变量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显示:人均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推动浙江省人均GDP增加0.04~0.05个百分点.这说明,加工贸易对浙江省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先构建了行业内研发、行业间研发和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模型,然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了我国工业行业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Malquist指数,最后使用我国工业行业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本行业研发和国内其他行业研发提升本行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同时降低了行业效率指数,行业内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行业间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口和出口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无显著作用,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的溢出,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凌云  王洛林 《经济学》2010,9(1):391-414
本文利用我国三位码工业行业的月度面板数据,依据扩展的R&D与生产率方程同时控制物化型、非物化型溢出与竞争效应,发现进口竞争与物化型溢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发现进口贸易对三位码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具有直接的“负溢出效应”;而且,大部分三位码工业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进口竞争,引致了行业内和行业间正向的要素再配置过程,并通过提高技术效率的方式最终促进了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服务贸易进口、FDI流入和生产率积聚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教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规律,得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积聚效应;本国R&D资本存量有助于提升技术效率,但是能否促进技术进步刖依赖于R&D投入强度;和通过服务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等三个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实证分析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国内专利数量均有正面影响,其中货物贸易对专利的弹性系数为0.23,服务贸易的弹性系数仅为0.02,远小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中按贸易方式分类的加工贸易对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弹性系数为0.73,比一般贸易对专利的正面影响大。按商品结构分类的高技术产品对专利有显著正面效应,其弹性系数为0.33;其中对专利中的外设设计溢出效应最大,其弹性系数为1.15;而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贸易对绿色技术的传递作用,基于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机制,选取2000—2019年中欧15个细分制造业数据,使用OECD环境技术专利数据库计算欧盟和中国绿色技术知识存量,从产品内贸易视角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品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且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调节,绿色技术的行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第二,相较于进口,产品内出口通过产业规模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非物化型前沿环保技术更容易通过产品内出口向中国转移;第三,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内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因此,中国应加强与环保技术领先国的产品内贸易,通过模仿学习不断吸收物化于产品中的环保工艺,从而推动本国绿色技术迭代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江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具有负效应;一般贸易出口与其他贸易出口的积极效应开始扩大,而加工贸易出口的作用正在弱化.政策导向应该是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延长国际分工价值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板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我国工业分行业国内研发和通过进口贸易从14个OECD国家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管是系数还是显著性都明显高于通过进口获得的研发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一步区分资本品行业与非资本品行业并进行回归,发现非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利用非资本品行业的估计结果及进口渗透率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14个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弹性。计算表明,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处于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额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研发支出、人均资本及其他因素对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支出的增加对一般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人均资本提高有利于一般贸易进口,但对一般贸易出口额没有产生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出口量增长而盈利能力却下降的情况;FDI对一般贸易进口有促进作用,但对出口构成了冲击,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这可能与FDI主要投资于加工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的合并样本进行倍差法估计后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这一结论在改变核心指标的测度方法、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采用不同计量方法的情况下也较为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进口种类的拓展与进口质量的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两个渠道,其中“进口质量”渠道更为重要.最后,文章还实证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资源再配置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率水平。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通过概念模型探究了贸易方式对进口中间品企业加成率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本文证实进口中间品通过价格渠道影响了企业加成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考虑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两种形式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面板数据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两种形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整体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得出两种形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都能提升整体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跨境进口形式的提升作用大于商业存在形式的实证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选择贸易形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性服务外资引进力度,增强技术溢出效应;加大对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20.
周昕 《经济学家》2023,(3):36-47
本文选取2014—2018年我国对47个国家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数据,检验GVC分工地位、IT信息服务业贸易限制、数字贸易限制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受到分工地位的抑制和进口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IT信息服务业贸易限制和数字贸易限制都构成IT信息服务附加值贸易的壁垒;美国贸易份额的挤出效应仅存在于IT信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中美之间IT信息服务业规则差异和数字贸易规则差异则更为明显地抑制了我国对其他国家的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我国IT信息服务业较少受分工地位和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的抑制作用,并更多地获得进口溢出效应和美国贸易份额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