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利率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与此相关联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倍受关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中,需要深入研究利率与汇率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利率的市场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以及汇率机制改革对利率政策影响,兼顾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和利率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市场作用,达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一、利率与汇率的相互作用1.利率与汇率的相关性汇率和利率都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波动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一轮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加剧宏观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解决顺差过大的思路受制于价格总水平调整幅度的局限,因为在影响我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因素中,劳动力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过大既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又是一个长期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的缩小这一差距.由此,决定了目前不可能采取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大幅升值的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问题.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向真实汇率回归问题是一项相对长期的政策选择,因而,短期的汇率政策只能以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已经由应对金融危机时的积极扩张转向抑制通胀稳定产出的适度紧缩。本文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三个政策实施的角度,对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动因、实施方式、可能效果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由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转向了财政货币双退出,同时,汇率政策由稳中有升日益转向加速升值,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性受到国际因素的诸多干扰,因此需要对大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协调问题予以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中美利差及人民币货币供给量。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途径,构建人民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模型,得出进出口差额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的结论,最后提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汇率传导是指运用汇率政策工具,以实现宏观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传递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浙江的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例,进而探讨我国汇率传导的现实路径,然后进一步分析目前汇率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汇率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立伟 《时代经贸》2010,(16):263-264
汇率传导是指运用汇率政策工具,以实现宏观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传递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浙江的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例,进而探讨我国汇率传导的现实路径,然后进一步分析目前汇率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汇率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祖伟 《经济经纬》2007,(1):35-39,43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快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以来,由于宏观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波动可分为四个阶段。利用行为均衡实际汇率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之间的错位程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不同阶段的错位原因各不相同:2005年之前人民币被高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2005年之后,人民币高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汇率问题有两个难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的选择,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是维护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和用新制度挑战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及政府之间的一种博弈。作者从利益格局变化的角度构建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主张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要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覆盖人数、改革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以及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维 《经济经纬》2008,(2):46-49
当前我国汇率问题有两个难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的选择,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是维护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和用新制度挑战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及政府之间的一种博弈。作者从利益格局变化的角度构建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主张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要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覆盖人数、改革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以及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碧云  王智茂 《经济经纬》2008,(1):16-19,3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然而,随着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流动性过剩和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并存.这些矛盾的存在,集中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特殊复杂性.这些矛盾并存所产生的影响,充分显示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之争的理论反思: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民币汇率政策目前之所以处于两难境地,其症结完全在于中国的产权制度存在着缺陷,人民币升值之争的实质是制度变革之争.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进行产权改革以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从而创造真正有效的市场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considers the policy trilemma in an open economy by incorporating political economy concerns.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deology on monetary independence,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and capital flow restrictions should be analyzed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impossible trinity instead of the usual single-dimensional constraints. Employing a de facto measurement of these restrictions for a sample of 111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10, we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deology on a country's position in this trilemma is highly context dependent: we find that its impact on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and monetary independence varie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lso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deology on these two trilemma components is contingent on the stance of the respective economy's business cycle. Left-leaning governments seem to favor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over monetary independence in case of a negative output gap; suggesting a reversal of their commonly assumed partisan preferences in economically tight tim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监测货币状况指数是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种可行方式.文章在系统分析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水平的价格传递链条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来构建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研究表明,M1和名义有效汇率在名义MCI中的权重之比为1:1.17,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名义MCI与消费价格指数走势是高度吻合的.从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和对通货膨胀进行监测的角度看,我国央行应关注并定期发布货币状况指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  姜柳 《经济与管理》2007,21(4):72-77
在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量被动增加,进而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问题.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的基础上,从De facto的角度对2005年7月21日后我国汇率制度进行了短期实证研究,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短期内仍将是"参考美元为主的钉住的汇率制度",最后,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改进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汇率传递的风险溢价渠道,本文将我国利率调控通胀、外汇储备对冲干预汇率纳入新凯恩斯政策模型,构建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分析框架,比较泰勒规则与双目标双工具规则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共存的经济机制与效应。本文模拟显示:(1)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能够共存,此时通过影响汇率风险溢价来盯住汇率不影响通胀;而单工具政策下两目标无法共存,此时降低国内资产的收益率盯住汇率会刺激居民的消费行为引起通胀。(2)国际资本冲击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在固定汇率的同时能保证经济稳定;而当贸易条件恶化时,选择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最优。央行政策损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论。(3)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深入,外汇储备稳定汇率的有效性将下降,冲销成本会大幅提升。资本账户开放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仍是央行抵御外部资本冲击的首选政策;但是汇率市场化后,通胀目标制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效果基本无差异。本文结论的启示是:面对国际资本,需必要的汇率管制;但是面对贸易冲击,可适度提升汇率弹性来减少冲击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effect of monetary shocks o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over the period of 2005 to 2011 with the MSVAR–EGARCH model.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hinese monetary policies have significantly asymmetric effects on the stock market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market cycles. The effects of shocks from interest rate and reserve rate vary across market cycles but effects from money supply and exchange rate do no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non-linear model shows that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increase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even though these monetary policies are often aimed at stabilizing macro-economic activities.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oth the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n stock marke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monetary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