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能力有显著影响,而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当前提升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聚集了中国近1/3的钢铁产能。钢铁行业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面临着节能和CO_2减排的巨大压力。建立自下而上的综合优化模型,以钢铁行业国家鼓励推广的44项节能技术为基础,在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发展目标约束下,优化技术发展路径。研究表明,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等25项投资成本较低、节能量大的技术将会被广泛采用。在2015—2025年期间内,与基准情景相比,减排情景和碳税情景下的累计节能潜力分别为1 550万吨标准煤和2 549万吨标准煤,累计CO_2减排潜力分别为4 029万吨和6 629万吨;三种情景下的CO_2减排成本分别为7 931.2亿元、8 021.3亿元和10 217.5亿元。与减排情景相比,在碳税情景下,减排成本增加27.38%,但CO_2减排潜力将进一步提高64.5%。因此,采用成本低、节能量大的技术和征收一定的CO_2排放税能够有效地促进CO_2减排。  相似文献   

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与关键。在构建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度并分析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静态环境绩效水平。利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法将环境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并探讨分解指标对环境绩效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投入与产出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总体环境绩效水平要远高于河北,2005-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北京、天津、河北,2012-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天津、北京、河北(2013年除外)。河北省环境绩效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与全要素生产率偏低。Malmquist指数呈现出一定的波性,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化指标波动所致。最后,就如何提升京津冀地区环境绩效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非行政命令式的环境政策,绿色信贷对节能减排可能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和六大污染产业层面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绿色信贷对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在微观层面通过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创新,在宏观层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和地区示范效应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信贷的节能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和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节能减排效应更加明显。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邻近地区的绿色信贷政策亦会对本地的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实施地区差异化和地区联动策略,以及提高市场化水平可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节能和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绩效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雪  狄乾斌  季建文 《经济地理》2020,40(1):181-186,225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生态绩效水平及其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生态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沧州市和唐山市在研究期内始终保持在生产前沿面以上,北京市和石家庄市远远低于生产前沿面,城市生态绩效水平提升空间较大。②绝对差异变化和相对差异波动幅度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阶段变化特征明显,近两年差异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绩效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贴近沿海地区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③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低碳潜能、空气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生态绩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的估计系数为负且较显著;人口压力是阻碍生态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了河北省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河北省孵化器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证检验河北省域内2013-2019年的孵化器绩效,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为投入指标,构建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源对孵化器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物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经济效益具有负向影响;财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未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对各变量间的差异化影响进行解释,提出提升孵化器绩效的对策建议,助力河北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虽然在近年来的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生态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山东省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严峻。对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进行实时评估与动态监测,可促使其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实施。文章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污染物综合处理三个方面对山东省2003~2012年工业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节能减排工作除2006年出现短暂下降外,整体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提升的重点领域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2002—2011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西三角5个"成长三角"及相关省、市的高校知识创新绩效,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5个"成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空间差异明显,长三角和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显著提升,中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幅度相当,京津冀区域创新绩效有所下降;3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的倾斜极大地促进了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高校职工工资待遇较低使得中三角区域在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方面竞争力较弱,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得益于地区开放程度高、高校知识创新与区域产业联系紧密等因素,京津冀区域由于高校知识创新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其总体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取向是低碳绿色发展。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导向,以能源革命为保障条件,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需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治污带动发展,发展促进治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资金支持。在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方面,必须搞好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在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引导能力和支持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中,为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省际或各地市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与数据包络法度量协同创新度和创新绩效,构建了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模型;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一体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创新绩效分布越均衡;“企业自身投入”与“政府资助”等内生要素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创新资源有效溢出,提升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诸多行业实行节能减排,其中石油行业尤为凸显并成为重点节能减排对象。与该行业巨大能源消耗相对应,该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污染及排放都及其严重的行业,石油行业亟需治理,也必定将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文章以我国石油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作为背景,在对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石油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正在深入协同发展,论文选取相关有效数据,通过统计京津冀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碳排放量,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设低碳协同发展机制,以期降低碳排放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省际或各地市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与数据包络法度量协同创新度和创新绩效,构建了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模型;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一体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创新绩效分布越均衡;"企业自身投入"与"政府资助"等内生要素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创新资源有效溢出,提升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本文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从效率视角对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绿色经济绩效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考察期内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平均效率不容乐观,仍有17.8%的提升空间;效率较低的省份全部为西部省份,但效率较高的省份未必全部为东部省份,个别西部省份在一些年份均处于生产前沿;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现行能源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同时,减排约束指标不能实行"一刀切"。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王尧  王颖 《经济地理》2019,39(4):43-49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评价资源环境问题是否有效缓解的标准。文章结合MFA方法和Tapio脱钩模型全面分析2007—2016年京津冀资源环境问题的动态发展,进而引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深入研究其脱钩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关键路径,为京津冀有的放矢地制定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节能减排领域均逐步达到强脱钩状态,且产业转移升级对河北省脱钩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促进京津冀进一步实现强脱钩,北京需关注化石能源的减量化,津冀需关注建筑矿物的减量化,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排是京津冀共同面临的困境;此外,技术效应对实现脱钩的影响度日益加大,京津冀需要加大技术共享。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追求财务绩效的同时必须注重节能减排绩效,文章从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和节能减排投入等四个方面来构建一套包括总评价指标和扩展性评价指标的"四重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实体集聚与虚拟集聚双重理论视角,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能服务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受网络外部性影响,智能服务水平与区域创新数量呈“U型”单门槛特征,与区域创新质量呈先降后边际效应递增的双门槛特征;智能服务通过降低实体集聚要素流动的拥塞效应、增强虚拟集聚要素流动的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以及其它城市群,智能服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积极效应在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杨骞  刘华军 《财经研究》2015,41(3):53-64
文章基于全要素和要素替代的思想,以单位水资源产出的实际值与最优值之比构建了水资源绩效指数,在考虑了污染排放约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全局基准技术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GBT-NR-DDF),测度了2001-2012年中国分省和分区域的水资源绩效,并对其演变趋势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我国水资源绩效的整体水平偏低,样本期间全国水资源绩效指数的均值为0.3870,与理想值相比仍有61.30%的提升空间;(2)从八大区域来看,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绩效较高且呈现上升态势,东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绩效居中,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绩效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COD减排力度和技术进步对水资源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水资源丰裕程度对水资源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经济集聚、区域开放、研发主体构成、命令型环境规制、市场型环境规制为前因条件,评估2011-2018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情况。结果显示,省域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绩效是由前因因素组合决定的,引致高绩效的路径不唯一;经济集聚、区域开放是产生高绩效的重要条件。省域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绩效与研发主体构成密切相关,在公共研究机构占主导的省域,命令型规制的作用显著;在企业占主导的省域,命令型规制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而市场型规制总体上不利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理论,同时,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