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实体-后金融分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战略,虽然导致我国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金融资源错配严重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但是却使国家对金融发展有足够的控制力,从而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对于存在的大量的金融资源向国有部门的错配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得到大幅度修正和提高,国有金融资本为构成中国经济起飞和民营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更像是某种间接的金融政策作用的结果。因此,限制政府干预,明确政府、国企、市场的职能边界,促进民营经济生长等实体领域市场化改革仍需大力推进,而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则应慎重缓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金融业运行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是促进经济稳定和金融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2008年6月,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阶段,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凸显,大量金融资源聚集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金融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存在金融异化现象。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金融异化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异化带来的风险,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激励机制、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生事物、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是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是服从于经济总量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建立金融体系框架,发展金融规模;那么,新一轮金融改革则是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展开,重点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来改革将从四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推进,即:放松金融管制,让市场在金融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构建开放型金融体制以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弥补市场失灵,在公共品融资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上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1994—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中国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对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而对企业总资产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同的改革阶段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初期1994—2000年,金融部门的规模、效率和相对结构变化均对企业资产增长产生正向作用;2001年之后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股市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动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体系的规模特别是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起了主要作用;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促进企业资产增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走出"分业经营"的体制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7月以后,中国实行了金融分业经营体制。认为这一体制源于美国的观点,并不符合美国的实践。中国的金融分业经营是一种行政性分业体制,它导致了计划机制在金融业中的严重“复归”;不仅给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后果,而且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改革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必须推进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地方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疲软、外资撤离、房地产低迷等方面。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实体经济的下滑引起的银行体系信贷违约、国际资本抽逃、金融资产波动等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及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实现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利率体系改革的攻坚之战。这一改革的难点,一方面在于它要改革中国金融体系的非市场化特点.改变由存贷款金融机构通过存贷款机制集中配置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状况,归还居民部门和厂商部门的金融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但在人行运用资产调控货币和金融的能力严重降低的条件下。要建立一个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市场利率体系极为困难;存贷款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硬化并非只是财务概念,还取决于市场格局,但在保持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存贷款金融机构要真正到达硬约束近乎不可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得到充分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全力支持.但在他们缺乏卖方选择权的条件下,这一改革很难不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权益。要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调整人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数额来完善资产结构,以提高人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能力;通过加大公司债券等存贷款替代品的发行规模,运用市场力量强化存贷款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硬度;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提供变“存款”为“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可选择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9.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嘉庆 《发展研究》2004,(11):51-53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居于主体地位,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又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我国间接金融体系中处于支配位置。在这种条件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体制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本身的运营效率,而且在宏观层面决定了我国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我国的金融安全与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打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坚战是确保中国金融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大计。其中,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治本之所在。本文拟就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及对策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在一国金融乃至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金融体系来说,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传递者。从经济体系来看,商业银行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本文就商业银行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已成为世界大国竞争最重要的领域。金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军事战争,而成为大国争夺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实力增长迅速,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还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这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革,客观上形成了促使我国金融崛起并迈向金融大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快速增长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速不断下滑。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快速增加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和库存占比上升,由于供求的结构失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快速的资产扩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最终宽松的货币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文章指出目前恰当的政策是通过结构性的改革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的累计数据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要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还要付出更多努力。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的重要抓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9年春节后的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主要领导针对中国金融资源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拿得太多,市场经济拿得太少;房地产拿得太多,制造业拿得太少;国企拿得太多,民企拿得太少;支持小微、三农以及高新科技的金融资源供给得太少,支持传统产业、过剩产能的金融资源提供得太多。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而在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6.
银证合作是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顺应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是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必然要求。文章就当前我国银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曜 《经济导刊》1999,(5):62-68
在最近两年中,韩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金融体系长期的结构性问题,1997年一些金融机构发生了破产危机,随后蔓延到产业部门。1997年12月,新政府成立,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根本性的金融体系改革措施:通过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成立了金融监管委员会,使其作为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所有的金融活动,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其中商业银行的复兴计划是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是围绕国内少数管理良好、财务安全的银行重建银行体系;同时允许外资更多地参与韩国的金融业,以便向韩国金融业提供资本…  相似文献   

18.
贺军 《经济》2012,(4):94
改革在金融领域该如何体现?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让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也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的重要方面.这自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如何改革金融资源配置?安邦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放开金融市场,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并明确上半年一定要制订“新36条”的实施细则.但是目前“新36条”细则呈现“难产”之状.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主流金融机构,并不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导致大量的民企生存艰难,动摇了实体经济成长的根基.因此,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让民间资本进入,为小微企业供粮输血,这样既符合中央“保增长”的总基调,又能真正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中国经济在进行深刻调整,金融市场也面临一系列新变化,种种因素使得中国商业银行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发展方式和道路。中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调整到中高速,经济结构也在转型升级,金融领域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互联网金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监管规则重构等一系列新形势,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  相似文献   

20.
一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它是以利润为经营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正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多样性和经营范围的广泛性,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体现商业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说明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仅单纯是银行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