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远军  李毅 《经济纵横》2003,(12):28-30
国防科研资源配置效率是加快科技发展速度、提高武器装备高科技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也是一个国家国防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国防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国防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对提高我国国防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拥有雄厚的国防科研资源:众多的国防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丰富的学科专业资源等等,使得高校可以全方位多领域的开展国防科技研究。但是,目前高校国防科技科研采取传统的直线管理模式,课题责任人的自主性较弱,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多,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调整高等学校国防科研管理组织自身的结构,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合理的科研布局,营造良好的组织创新环境,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提升国防科研创新实力,成为高校国防科研改革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领先的军事技术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其国防研发投资紧密相关。美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研发投资对保持军事优势的作用,能够着眼于长远响应军事需求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与重点投入相结合,通过建立军民一体化的研发体制保证研发投资的高效率。美国国防研发投资规模在长期内逐步增长,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与其它国家相比,美国国防研发投资占国防费的比例较高。美国把对空军的研发投资摆在优先位置,而国防部本部的研发投资也日趋重要。从结构上看,美国对国防科技基础和产品开发的投资比例相对比较稳定,大致维持在1∶4左右。最后,从美国国防研发投资的战略和特点中得出了4点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凌 《生产力研究》2011,(11):141-143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科研活动,尤其是2006—2013年国防高级科学技术研究预算案,揭示美国国防科研发展的主要方向,总结美国国防科研管理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国防科研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防高科技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提高全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在高技术条件下打赢一场局部战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科技强军”。 一、国防科技工业特点分析 国防科技产品的主要用户和购买者是政府,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本质上是远离市场的特征。因此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国家的安全战略和政策对国防工业的需求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防预研是国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国防预研费用的管理,可以提高国防科研费用的使用效益,而提高国防预研费用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必须营造激励创新的管理环境,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合同管理、过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国防科研的市场化存在着密切关系。国防科研必须充分利用加入WTO后的有利时机,通过技术传递和科学渐进渗透,加快国防科研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杨碧红 《时代经贸》2007,(3Z):66-67
本文分析了国防科研财务管理的规律与特点,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建立经费、进度和技术全方位的国防科研项目监控体系、采用“报帐提款制”的国防科研财务管理模式,对国防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提出了规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石莹 《经济师》2007,(11):183-184
人力资本存在强烈的外部性特征,要使这个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就需要完善和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目前我国的国防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尚不完善,应充分借鉴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和完善:逐步形成军队投资、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并举的格局;进一步加大国防人力资本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国防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完善国防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导刊》2009,(9):F0002-F0002
张远军(1972-),男,河南柘城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防经济学副教授,从事国防科技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项目管理是科研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对基金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了正确,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有利优化学校我科研资源配置,指导学校基金投放的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系统分析。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学校科研基金投资效益评价的量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防知识产权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有效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过程中大量资金需求与单一融资渠道的矛盾,提高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基于军民融合战略,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着手,剖析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目前体制下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国外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建设的研究,构建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总体框架,阐述所涉及各机构、部门的职责,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释放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利用潜能,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现代化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定位非常清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必须要有相应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的最先决问题在于投资。文章对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国家投资改革政策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以中航工业为例,对投资改革发展实践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达国家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并取得了诸多成就,我国新常态下国防专利转化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壮大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基础、有效配置国防科技资源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国防专利转化面临权利归属、保密机制、转化模式、服务机构等多方面障碍,需要从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国防专利转化多方联动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加强国防专利转化中介服务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将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继续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各国对南海、东海海域范围和岛礁的纷争越来越激烈.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的使用,前沿阵地和战略腹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何合理安排国防投资布局使其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海洋战成为国防投资的一个研究方向.国防投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国防指向和经济指向双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国防投资布局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具体的投资布局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防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国外军事工业实现军民融合的背景和历程等进行简要的介绍,总结国外军民融合发展值得我国借鉴的一些举措和方法。结合我国国情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深化发展军民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远军 《经济师》2005,(10):203-204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必须把国防科技水平的跨时代跃升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发展国防科技,不仅要求增加投资,更重要的是构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我国军队院校科研经费财务保障模式,以实现有限的科研经费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国防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实力,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是在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交易中受到权益分配不平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完全、信息机制不健全等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应从政府主导的企业为主体的国防知识产权体系建立,双向推进的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国防知识产权交易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