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2000年与2010年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其中包括“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分布和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并将这二年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纵向比较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江苏城市规模分布各项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从1990~2002年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位序—规模法则能够很好地描述江苏城市规模分布规律;(2)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健全,均衡度不断增强;(3)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规律性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规模分布呈现近似平行状态;(4)江苏城市分布的区域性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5)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范围内重要的城镇集聚区,也是实现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文章选取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方法对汾河流域城镇群的规模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汾河流域城镇群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区域缺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城镇规模等级不完整;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差异显著。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规模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城市首位度不断下降,城市规模结构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减小,城市规模差异逐步增大,区域大中城市逐步发育,规模分布日趋集中。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0年至2011年中国地级市市辖区人口的数据,通过城市规模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城市规模恩格尔曲线、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演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此外,文章还对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帕累托定律和Zipf定律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符合帕累托定律,但不符合Zipf定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的23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人口、用地和经济规模的结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发现,福建城市规模并不服从首位度分布,城市人口、用地及经济规模并不完全符合位序-规模的理想分布状态.城市体系分布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福建城市规模体系以双中心城市为核心,小城市数量众多且发育不够;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闽东南沿海城市与闽西北山区城市规模差距大.最后提出了福建城市发展应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扩大人口规模,以都市圈为主要形态带动整个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和五普口径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传统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两种口径,结合相关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①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基本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分布的集中性趋于减弱而均衡程度则趋于增强;②城市GNI指数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南>苏北>苏中;③统计口径影响很大,相比而言,五普口径较传统口径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动呈明显的相关性,但政治结构因素(行政区划调整和统计口径)是引起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的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测算和预测,传统的计量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Zipf公式分析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从单分形结构向双分形结构的演化趋势,以及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首位城市及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另外也得出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体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准确量化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长时序城市人口数据可比性差和城市样本的选择比较主观的原因,成渝城市群近4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还不清晰。文章在订正成渝城市群地区近40年城市土地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方法,多尺度分析了该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动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1980—2015年城市土地面积由203 km~2增加到4 491 km~2,增长了21.09倍,年均增长率为9.3%。同期,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帕累托系数值始终小于1。从时间动态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先集聚后均衡的特征。1980—2000年趋于集聚,帕累托系数从0.66下降到0.60。2000年后趋于均衡,帕累托系数上升到0.68。建议在未来成渝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通过交通路网建设,增强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完整协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7,27(4):676-680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裘建娜  赵秀云  钱晓群 《经济师》2006,(12):67-67,69
合理的城市规模创造出最大的规模效益。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之一,城市位序—规模Zipf理论是研究城市系统的重要基础,可以较好地刻画城市的规模分布。在当前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文章拟利用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对Zipf定律进行统计性实证检验,从而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进行定量描述,并考察各城市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分形理论来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自1996—2007年12年间的城市规模的分维值,作出辽宁省位序—规模双对数坐标图,用q值、D值、首位度指数、首位城市的理论值和现实值之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形特征(:1)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属于单分形结构;(2)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配体系在总体上趋于均衡,而局部出现不均衡的分异;(3)辽宁省首位分布越来越不明显,首位城市沈阳的城市规模在全国达到了高城市化的水平。明确辽宁省城市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优化城市规模等级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化的城市等级规模模型是分析和预测城镇体系结构演化的重要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等级规模的数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后,利用2002年建设部城市非农人口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现状,建立起位序—规模幂函数模型,证实其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对误差作出分析,继而对2020年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王乾  冯长春 《经济地理》2019,39(9):56-64,70
基于1990、2000和2010年中国等18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数据,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各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特征。同时以中国为例,探讨空间因素在城市规模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①欧洲国家近似服从齐普夫定律的比例高于亚洲与美洲,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逐渐接近齐普夫定律的理想状态。②从城市之间的动态变化来看,全球范围城市的流动性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城市整体呈现向上流动的特征。其中,中国的城市动态演进由收敛增长转变为发散增长。③城市增长表现出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背后,区域环境起到重要作用:较差的区域环境对城市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优越的区域环境有利于低等级城市的规模增长,但部分中高等级城市的增长将因为城市间服务功能的高度竞争而面临阻力。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盛科荣  金耀坤  纪莉 《经济地理》2013,33(1):66-71,65
基于57个国家和地区的截面数据,构建了首位城市规模、首位度、4城市指数、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5个指标来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多维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对外经济联系、区域政治因素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直接与生产条件的区域组合联系在一起.区域人口规模和人均GDP规模的扩大将提高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对外贸易联系的增强倾向于降低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首都虚拟变量影响着首位城市和其他高序位城市的相对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民主化程度的增强倾向于降低首位城市规模和首位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蓓蓓 《现代经济信息》2015,(3):487-488,494
本文运用级别分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山东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体系首位城市的影响力不够,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小城市人口规模低水平发育;规模序列结构的变化波动起伏,位于发展的中级阶段;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属于位序-规模分布型,变化态势明显。最后根据山东省规模结构的特征提出了山东省城市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带,也是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与我国的其它地区相比,这一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现代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析是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地区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采用这一方法和分形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体系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客观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收缩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从功能规模借用和绩效规模借用的视角,对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都出现增长与收缩并存现象,不同类型收缩城市数量、收缩程度和区域分布都存在显著差异。(2)功能规模借用和绩效规模借用2种效应在城市群和非城市群中均表现出异质性,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现象。功能层面以规模借用形式存在,在全国范围内效应都显著;绩效层面则以集聚阴影形式存在,在非城市群中效应不显著。(3)借用规模因城市规模不同对城市收缩呈现非线性影响,功能规模借用水平表现为大城市>小城市>中型城市,而在绩效层面中小城市表现为集聚阴影,大城市则表现为绩效规模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