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四大报告的《决议》指出:“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里揭示了两个内在联系;第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全党指导思想上的确立,两个“确立”完全一致,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资本”自56年“三化”改造起,就同‘资本家”一起被“打倒”了——转入地下了。而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又重新8次讲到了‘贺本”;正式于正在生成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作出了中肯的认同和定位。可以说,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大的飞跃,是我国经济乃至政治、社会发展史上,经济学(乃至政治学、社会学)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我的也许是不…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博大精深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精髓。(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早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初始的第二个年头,面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改革局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他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鲜明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创造性的内容,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作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名,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讨和争鸣,现在,这个理论终于写进了党的十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的最大特色与成功之处,在于它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工作的理论基础。一、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乃是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在1984年,党中央就在改革决议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是理论上和政策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突出地表现在经济方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缔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实践,就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与贯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推进,一些新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相继产生。然而,有些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和原理,理论界在理解和论述上产生了分歧。比如,“社会主义经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同一概念还是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内涵相同的概念还是有所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否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对这些概念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会涉及到对相关原理和重大理论问题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认真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的牢记“四问”要求和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对近年来笔者逐步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就是”体系框架做进一步完善、提升和系统性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就是”体系概括为: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是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适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八五”时期江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扩大.“八五”时期是江苏金融体系充满改革创新的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我们在组织部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深深感到:“特色理论”具有四个明显的特性:一是时代性;二是科学性;三是开放性;四是实践性。把握“特色理论”这四个特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特色理论”,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拓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学理依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这一根本的、核心的问题,开创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形成史”为对象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样态,对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以及“系统化”结构问题作出系列的创新性探索;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对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问题作出创新性探索;在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作出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跨越”设想的三条主要理论贡献:即强调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为“跨越”的目标选择提供正确的出发点;确立新的商品经济观念,为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以促进科技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改革开放原则,为“跨越”确立了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上述贡献的思想方法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三大改造以来,中国已牢固地确立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又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应当是二者的简单堆砌,而应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经过14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终于正式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一年过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比过去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随着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市场经济改革何去何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本文通过对一年来经济发展和理论探讨重大轨迹的回顾与思考,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科学论断,极其深刻地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经验,诊治了我们在市场和市场经济问题上常犯的“恐资病”,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长期争论的计划与市场问题作了结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市场手段论”和“市场基础论”两个阶段。“市场手段论”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市场基础论”从改造公有制的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可行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林宏彬 《经济论坛》2013,(8):171-1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的两个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做出了独特贡献。在当前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探究在邓小平两个宣言书指引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依法治国方略确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已经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进一步深刻地全面地阐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我们党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这就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上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构造生产要素配置与生产关系配置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这种机制,既能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转换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小政府”、“强政府”、“能政府”三个转换目标;二是确定政府的管理、监督、服务等三大职能转换内容;三是确立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三大转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