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1997年OCED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报告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反馈的结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则是别的企业、公共或私有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由此,我国今天提出的自主创新,其内涵和要求远远超出过去对创新的理解。今天开展的创新是将社会上各种微观的、单一的创新活动上升为“国家工程”,形成整体合力。创新必须依赖于强大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我国政府于19 98年 2月决定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目标是到2 0 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包括 :知识创新系统 (国家科研机构为主 ) ;技术创新系统(国家高新技术集团为主 ) ;知识传播系统 (高校、职业培训机构为主 ) ;知识应用系统 (企业与社会为主 )。从这四个子系统来看 ,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其中知识传播系统起着关键和纽带作用 ,关系到创新的科学技术能否及时、及早转化为生产力。同时 ,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能否建成 ,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3.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4.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5.
建设我国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1999年经合组织(OECD)把国家创新体系定义为:由不同机构组成的集合,这些机构共同及单独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并向政府提供了一个制定及执行政策以影响创新过程的框架。此后,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其显著标志一是知识经济的出现,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受到了处在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之中的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的普遍重视,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极大发展:着重强调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和企业集群效应;注重其与社会体系的互动作用。借鉴英国建设和发展国家创新…  相似文献   

6.
朱承亮  王珺 《技术经济》2022,41(1):24-32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2019)》和调研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及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并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已经是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和执行主体;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具研发投资动力,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较高,但研发经费投资规模和强度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布局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严重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占比偏低与创新特性、企业使命、发展阶段、企业能力、体制机制等因素有关,新时代应重点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向"爱迪生象限"和"巴斯德象限"跃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捷克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捷克企业研发活动活跃,是国家创新体系主体力量。本文研究了捷克企业近年来的研发支出情况,并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行业领域的研发支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整体经济体系已朝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知识密集产业之未来成长机会源于企业内部投入研究发展活动而来。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全球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本研究将台湾信息电子产业股东报酬与近三年研发强度相连结,以探讨信息电子产业中,股东报酬与研究发展活动间之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研发支出对股东报酬的影响。经由实证方法分析台湾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研究发展支出与股东报酬间之关系后,发现台湾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公司投入研究发展活动着重于短期效益。且公司每增加1%之当期研发强度(当期研发支出/当期营业收入)即可增加约1.99547%的股东报酬。但由于台湾政府对于台湾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研发活动进行补助之经费仅占企业整体研发经费很小一部分,对于其股东报酬之增加,贡献并不明显。企业研发支出对于股东报酬所带来之增益,主要还是因为企业本身对于研发活动投入之经费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