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的极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辽中南、吉林中部与哈大齐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利用基尼系数模型测度城市群经济发展差异,并利用极化指数模型测度三大城市群的极化,极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90年代前期、1990年代后期与2000年以来,对三个时期的极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东北地区的三大城市群与国内著名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比,结果表明东北三大城市群在东北地区发展突出,与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相比并不突出。东北三大城市群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经济水平不如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最后探讨了东北三大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谢思 《经贸实践》2016,(8):271-271
自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不断下滑,GDP增速全国倒数。因此新一轮东北振兴被提上日程。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实现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7)
东北地区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工业等诸多领域发展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央鼓励全国范围内的产业优化调整,东北地区畜禽养殖行业在发展方向上也逐渐进行改变。大范围的畜禽养殖行业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养殖场的不规范操作以及日常运行方面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加重了环境承载力负担,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潜在威胁和压力。文章旨在通过国家在财政方面对于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治理方面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和措施,解析东北地区畜禽养殖行业环境治理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区域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思考——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东北地区投融资体制仍不完善,在盈利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及业绩激励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直接导致东北地区的投融资规模和效率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东北地区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创新东北地区投融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东北地区金融落后的状况,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发展接续产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秀英  康晶 《技术经济》2004,23(2):44-46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是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主,由于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融合性恶化,东北地区的采掘业和原料工业比较效益丧失,进入衰退期,发展接续产业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东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经济资源,较高的科学化教育水平,发展东北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好,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为研究样本,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2003—2013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分析经济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再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效率两大方面的测度,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除河北与海南外,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有赶超东北地区的趋势;2经济发展平均综合效率一般,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效率差距呈现出先减小后又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逐渐增强,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逐渐减弱,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规模效率向技术效率转变;3我国经济发展类型以"低—无效型"为主,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效率也相对较高,广大的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相对较低;天津、江苏、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效率上升态势明显,而河北、山西、黑龙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国企改革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格局调整为东北地区振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由"单项突破"转向为"全面振兴","效率"与"公平"兼顾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区域社会发展战略以及"问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EKC关系;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仍将逐渐增大;东北地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基本处于弱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发展服务业依然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在依托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规划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之举。文章对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在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十二五规划背景下东北服务业市场营销的具体发展方向与战略制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探究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类型与地域格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面板回归模型、改进的象限图法等,探究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以及地域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落后现象共存,粮食生产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2)依据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东北地区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粮食生产较强制约和粮食生产较强免疫2种类型为主,反映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非一致性显著;(3)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省际差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受到粮食生产的制约程度最高,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尤为显著的是粮食生产制约型逐渐过渡为以黑龙江为主的团状布局,北移态势明显;(4)影响因素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微观层面上,粮食生产通过弱化物质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从而间接抑制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加大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强省域间粮食政策联动性,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的产销配置;东北地区应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围绕粮食生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