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应该由全国人大依据宪法制定相应法律,明确规定我国税权划分的基本模式。目前各界呼吁制定与颁布《税收基本法》,尽管对此项立法是否有急迫性存在争议,但涉及税收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税收分权),故应尽快立法与颁布(除《税收基本法》规范之外,笔者主张借鉴、仿效会计准则制度,分项、分条颁布税收通则、税收准则),以使税权划分更加稳定、权威、规范、清晰。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上看,中央与地方税收的划分有多种形式和多项原则。其中,应根据这些原则和我国国情,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与此同时,要根据我国政体和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中央和地方税收征管效率等,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权。  相似文献   

3.
税权划分的国际比较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税权、税权划分及其理论依据(一)税权。“税权”一词,在中国立法文件中的首次亮相是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统一税政,集中税权,公平税负”被提出来作为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近些年来,税权问题受到了税收学和税法学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税法界,税权已成为整个税法研究的核心。①但是,对税权的具体含义,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这方面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②认为,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税收政策制定权三方面内容。税收立法权划分本…  相似文献   

4.
税权重构应是资源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资源税税权划分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几乎已成顽疾.如何做好税权的合理划分,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寻求一个能充分发挥资源税调控作用的平衡点,已成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拟从税收的立法权、征管权与收益权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的现状与解决之道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5.
顾新艳 《时代经贸》2010,(22):202-202
税权重构应是资源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资源税税权划分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几乎已成顽疾。如何做好税权的合理划分,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寻求一个能充分发挥资源税调控作用的平衡点,已成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拟从税收的立法权、征管权与收益权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的现状与解决之道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6.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优化税收征管效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演进的核心问题和内在动因,均源于对税收效率的追求。而追求税收效率的提高,既是税收征管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新《征管法》第六条、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征管改革模式和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相似文献   

8.
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税权的合理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政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税权划分仍存在一些问题:职责范围不明确,事权模糊;地方税税权过度集中于中央;税收划分不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本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情,探讨税权和事权相适应的改进措施,指出长远的理想税权模式和改革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间税权分配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呈不断扩大之势,基层政府逐步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政府间税权分配制度。根据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政府间税权分配必须遵循“配置效率原则”、“制度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然而,现阶段中国“税收分享”型的政府间税权分配模式既有悖于效率原则,也不符合公平原则,业已不适合我国目前的财政经济实践。把“税收分享”型税权分配模式转换为“税基分享”型税权分配模式,是中国政府间税权分配制度重构的理性思路。具体而言,应从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和财产税入手,在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水平较低,但是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征管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征管效率水平较高,其次是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税收征管分权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税收征管效率水平的影响较明显;征管份额、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开放程度、工作人员文化层次均与征管效率正相关。除工薪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以外的其他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越大,越不利于征管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水平应精简税务机关,扩大税务机关人均管理范围;尽快改变个人所得税的两级征管机制为地方一级征管,提高地方征管积极性;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的各分类进行合并征收,以降低分类征收带来的征管成本。  相似文献   

11.
高效的税收征管是良好税制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也是税制改革成功的基本条件。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企业所得税及征管制度改革的征管效应。研究发现,近年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呈波浪式上升态势,效率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当前情况下,国税局企业所得税征收比重的提高将会降低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越高、在税收部门征管中越重要,就更有助于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的提升;2002年、2006年和2009年企业所得税、国地税征管责任分工调整改革,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税管员固定管户作为中国基层税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确保税收征管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弹性征管和税务部门执法风险,推动“管户”向“管事”转变成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征管激励与征管能力角度分析取消税管员固定管户对税收治理的双重影响,并利用手工整理的地级市取消税管员固定管户政策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取消税管员固定管户在总体上会降低企业实际税率,加剧企业避税,这一效应在与税务机关征纳联系较低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改革前业务招待费越高、距离税务局越近的企业其避税会相应减少;信息化征管技术会降低取消固定管户造成的征管效率损失,在取消固定管户的同时上线“金税三期”会显著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并且对低业务招待企业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取消固定管户的征管效率损失主要体现在国税局,但会提高地税局征管企业的纳税遵从,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本文不仅为推进基层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通过形成更加规范的基层税收征管体系促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税收管理信息化是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税收成本和提高征管效率的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税收现代化的瓶颈。随着“科技兴税”和税收征管改革的全面实施,税收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齐学文  刘大平 《经济论坛》2011,(11):162-165
税收征管是税收制度的基础,税收征管效率关系到整个税收制度能否有效运转。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表现出一定的低效性,有必要对制约征管效率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本文从管理层级、征管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以及属地管理原则的不适性几个方面做了初步的分析,以为今后征管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近年来陆续开展的行政“扩权强县”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着鲜明的时序差异,主要分为“先财后行”“先行后财”“并行分权”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分权时序对县级政府税收征管力度的冲击存在差异,进而对辖区内企业实际税负产生非对称影响。为此,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分权时序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先财后行”分权时序显著降低了企业实际税负,“先行后财”分权时序加重了企业实际税负,而“并行分权”分权时序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先财后行”分权时序实施后县级政府财政压力相对减轻,税收征管力度有所下降;“先行后财”分权时序实施后县级政府财政压力相对增大,税收征管力度相应增强;“并行分权”分权时序实施后县级财政压力相对不变,税收征管力度变化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分权时序、完善地方税体系、健全税收征管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对绿色增长的有力支持是实现新时代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文章选择2000—2015年29个省(自治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2)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如何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最大的税收收入,即实现税收征管效率的最大化,是各级税务机关所追求的。本文通过对税收征管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现状的分析论述,提出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继续深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而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又是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税收征收管理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同时也对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税收征管的成本,使税收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调节作用。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市地税局按照国家、省地税局的要求,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一个同时包含了政府间横向和纵向竞争的框架内分析了中国税收增长路径的内生决定机制。在名义税率不变,但存在较大征管空间的情况下,横向竞争倾向于压低实际均衡税率,纵向竞争则恰恰相反。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税权向上集中趋势,以及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规范化进程等因素,使得纵向竞争效应趋强,横向竞争效应相对趋弱,最终体现为十几年的税收持续超经济增长。当前,减税以及相关的分权、分税体制改革可作为增进社会福利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1994年税制改革并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后建立起了现行地方税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地方税体系在税权划分、税种设置及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国外地方税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健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