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 (《列宁全集》第8卷第19—20页)。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时,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生产部门和其它部门转移的过程。本文拟就鄂州市农业劳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农业劳力转移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从农村劳力结构变化看农业劳力转移情况鄂州市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在全市9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4%,1981年秋季推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障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机制入手,论述了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并不具备大量转移的环境。从约束机制——人口增长,产业,市场,体制——得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阻力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同时,要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应实行真正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5.
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地区,近几年来种植业上的劳动力已有一半转移从事非耕地经营。但是,种植业上大批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借助于乡村工业迅速发展的吸引,而不是基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即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种植业外部的引力,而不是来自种植业内部的推力得以实现的。种植业劳动力大批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不相同步,是近年苏南农业劳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亿人以上,加上今后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进一步增加。在治理整顿时期,城乡经济对农业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降低,有的乡镇企业关停,有些从农业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又流回农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使他们合理流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安定团结的极为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1、劳动力转移与国民经济增长不适应。农业劳动力转移实质上是国民经济各种非农产业部门以追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主的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每向非农业转移一个劳动力,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是农业的几倍、几十倍。就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支持乡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资金供给远远不够。2、城市就  相似文献   

8.
“包袱”变财富———实行“六个结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江津市有农业人口12343万人,农村劳力74万个,富余劳力48万个。为了把劳动力资本置换为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市里把农村劳动力开发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统...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我们对四川省江津市蔡家、李市、碑槽和吴滩镇的28个村,185个经济合作社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12620户,33269人。劳动力19514个,截至1994年6月止,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劳力8158人,占劳力总数的41.8%。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有以下特点:一是势头猛,呈急剧上升趋势。蔡家镇农村17988个劳动力中,1993年12月底前到江津市外务工经商的有3200人,到1994年4月普查时已达5500人。短短4个多月,这个镇  相似文献   

10.
遂平县2004年结合实际,在农村转移培训工作方面立足本县,开拓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此我们对近段遂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专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特做报告. 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现状 1.农村劳动力情况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辖16个乡镇194个行政村,人口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7万人,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3.5万人,按每个劳动力负担0.53公顷耕地计算,只需要11.2万个劳动力就可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12.3万人,另外本县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0.3万人.  相似文献   

11.
创办组级农场增强集体实力江苏泰县县委办公室在只有58户、257人男女劳力142人,耕地面积仅383亩的江苏省泰县桥头乡前进村第七村民小组,随着农民致富的门路逐渐增多,农业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面对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投入逐渐减少,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2.
一、深圳市农业十年改革的成就 深圳市兴办经济特区10年,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和经济上执行特殊政策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工、商、金融、房地产、旅游、服务各业兴旺。而深圳的农业,在耕地减少、劳力转移的情况下,生产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有长足的发展。1989年与1979年相比,深圳市(包括特区和宅安县)的耕地从53万亩减少到28万亩,农业劳动力从7.3万人减到5万人,而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04亿元增至2.39亿元,增长了1.3倍;乡镇企业收入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民上交款的分摊办法,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按耕地面积分摊,一是按土地承包者承包产值的一定比例分摊。这两种分摊办法,实际上是把需要农民负担的全部款项,都加在务农劳力的肩上。结果,就土地承包面积来说,也就成了多承包,多负担;少承包,少负担;不承包,不负担,极不利于调动务农劳力的积极性。据1982年统计,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共有整半劳力383.69万人,其中外出劳力为97.75万人,占劳力总数的25.5%;其余74.5%的在队劳动力中,从事林、牧、副、渔的人员(包括专业户、重点户的经营人员)为19.4万人,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长春市约有农村劳动力190余万人, 依照全市目前的耕地面积、耕作水平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只可满足约70万人的就业,这样全市就有约120万人的富余劳动力。土地资源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一)就地转移成了农村劳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在本市范围内,吸纳载体主要有市属及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与小城镇。1996年在市内流动的约12.5万人,占整个转移劳力的79.5%。原...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入新阶段 1985年以来,三河市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5年,全市劳动力总数为11.46万人,目前达到15.24万人,劳动力增长32.98%,而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则由2.97万人增加到9.45万人,增长218.2%;离村劳动力由1975年的0.85万人增加到6.65万人,增长682.4%。与1985年相比,劳动力增长了6.28%,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却增长97%,离村劳动力增长257.5%。  相似文献   

17.
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要求,但是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也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下面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限制因素,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为劳力转移提供足夠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库兹涅茨对世界59个国家1950年和195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部门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近几年来,贵州省许多地方自发形成了农村田间劳务市场,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村兴起的以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形式,来调节人地矛盾,是一个新生事物。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对农业生产有着现实的意义。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农村土地和人口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子加快,普遍出现了农户之间土地占有和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户土地多缺劳力,据劳务输出较多的习水县官店镇调查,因劳力外出打工而严重缺劳力户约占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经济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投入要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很大,但利用并不充分,存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要求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纯粹的种植业部门向其它行业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而这个过程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五寨县有28,000个农业劳动力,72万亩耕地,平均每劳力负担耕地25.7亩,有的生产队每个劳力负担耕地达40余亩。全县拥有拖拉机261台,播种机43台,共8,510马力,水浇地五十年代只有1万余亩,而现在有小型水库10座,机井200眼,电灌站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