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非自愿搬迁移民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非自愿搬迁影响职业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自愿搬迁移民与原居民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非自愿搬迁显著提高了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同时非自愿搬迁移民也存在较高的职业代际传承,在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管理者阶层上实现代际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较低。相比市内安置和后靠安置,市外安置更有利于职业向上代际流动,且在移民后代0~3岁时搬迁会显著降低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而3~6岁搬迁能显著增加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在发展机会较多、发展差距较大或正式社会支持较强的环境中更易于实现职业向上代际流动,但强社会资本对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源于非自愿搬迁中社会资本规模和质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移民搬迁背景下农户的生计策略分析框架,并利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有利于农户优化生计结构,促进他们的生计模式向非农转型。移民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参与传统农林种植活动和家畜养殖活动的概率,但对提高其家畜养殖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集中安置方式显著降低了农户参与家畜养殖活动的概率和其家畜养殖收入,但对农户参与外出务工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移民扶贫,研究对象是有组织移民(主要包括水库移民和扶贫移民)。本文将移民扶贫界定为以移民方式扶贫和扶移民之贫,进而考察移民扶贫的70年变迁,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即移民致贫、开发式移民扶贫、生态移民扶贫和移民脱贫攻坚;然后,本文分析了移民扶贫的政策演变、实施进展和综合效果,总结了移民扶贫的6个特点。研究发现,移民扶贫的对象包括非自愿移民、自愿移民和准自愿移民,这3种情况下都存在导致移民脱贫困难的特定原因,使得移民脱贫滞后于移民搬迁。针对当前移民扶贫及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延展和加强后期扶持、扩展和强化社会支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实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移民在搬迁和安置过程中完成社会适应性调整 ,是移民安置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 ,分析、总结了社会适应性调整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对非自愿移民安置规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户搬迁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二者存在目标一致性与过程协同性。一方面,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发挥贫困山区农户搬迁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拉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及集镇、中心村搬迁转移并有偿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宅基地发展权入市交易供资政策,构建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以提高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发挥宅基地制度改革对贫困山区农户搬迁的推动作用,有效助推贫困山区农户搬迁,实现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本文基于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贫困山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的动力机制,探究贫困山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的实践路径,以实现贫困山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目标,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金寨样板”。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陕南地区汉中市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5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普遍较低,这对进行生态移民后原居住地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职业非农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安置点经济情况、拥有社保情况和土地经营权转让价金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移民是否转让土地经营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严把移民安置选点关、努力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土地转让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搬迁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移民搬迁的迁入区条件有较大差异,致使移民户收入差距拉大。以宁夏为例,采用典型调查法选取"十二五"期间移民搬迁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移民安置点,设计出反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将不同安置点划分为4类,比较各类特点以及农户生计特点;对分布在四类安置点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用描述统计方法比较家庭收入的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不同迁入区移民户收入来源及其差异,并对差异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农户收入与地域有直接关系,各类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扶持差异而导致移民收入有较大差距。移民区公共投入建设的力度、政府组织培训、劳务输出对移民收入及来源有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基础也直接影响到移民的收入水平;移民户个人因素也不容忽视。(2)移民区后期建设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改善条件,加大资源条件差的安置区的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产业培育,引导致富;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农民培训;重视移民区社会管理,健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谐新村。  相似文献   

9.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水利工程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自觉行为,而移民安置则是此项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为了改善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此目的而对生存条件作出的必要调整。由于调整,移民则不自愿搬迁出原来已适应生存的环境。移民到了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涉及到移民安置环境容量问题的分析。如果搬迁前不对安置区进行环境容量分析,造成超容量安置,那么移民就得不到稳妥安置,就会造成移民的返库倒流、被迫转迁等现象。因此,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是搞好移民安置的前提,也是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路径高质量选择和实施是走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到2020年陕南移民搬迁工程顺利竣工、我国农村人口全面脱贫的关键因素,更是移民农户实现长效发展致富的充分保证。[方法]文章基于对陕南6个移民安置点的24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陕南移民搬迁后续精准扶贫路径选择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陕南移民搬迁后续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仅处于中等水平。精准识贫机制压力因素、精准扶贫行为主体响应因素严重制约着移民贫困户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移民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决定着精准扶贫路径实施效果。[结论]应全面系统地从强化移民户自主脱贫意识、细化精准扶贫的幅度和层次、优化产业扶贫结构、提升精准扶贫要素耦合度等方面进行精准扶贫路径设计和选择,才能整合精准扶贫资源、提高精准扶贫绩效、提升陕南移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以往的移民比较,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的鲜明特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指出移民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梅 《中国农村经济》2006,(3):48-52,58
本文以宁夏最大的扶贫开发移民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搬迁农户在其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移民能够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从长远看,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改善其生活水平,因而,需要从其它角度(例如通过外出务工)着眼来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非自愿移民搬迁活动导致移民场域产生剧烈变化,加之惯习的延续和滞后导致移民在新场域难以开展新的实践活动。移民的生计资本的重建有利于帮助移民恢复原本的经济水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弥补正式制度不足的无形资本,是支持移民抵御外部冲击和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本文选取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移民为样本,基于场域视角,解释移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定量对比分析移民前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变化,总结移民政策在帮助移民重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方面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文章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性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 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转化实现生态产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 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强制性搬迁和经济社会转型二重变迁出发,依据多维贫困理论探寻了介入型贫困的测量模式和发生机制,并基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监测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增长和政策补偿缓解了移民显性贫困,但非自愿迁移导致的能力受损使得隐性贫困仍较严重,消费贫困高企也将带来返贫风险;经济社会变迁与家庭禀赋、生计资本存量、搬迁安置等因素共同影响移民贫困水平,但相互间的耦合作用会使预期的减贫效应出现异化。因此需重新认定贫困移民,并据此对基础实施建设、就业培训、产业扶持、社会保障等后期扶持措施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到2006年(2007年移民方案已报待批),陕西省发改委连续三年将镇安列为全省工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县,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700万元,拉动搬迁群众投入(含投工投物折价)2575万元,新建房屋3756问77310m^2,使原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和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1000户4279名贫困人口。喜迁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陕南三市1712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构建农户搬迁决策和非农就业的联立方程,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搬迁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并检验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生存的压力、搬迁的机会成本和资本禀赋是影响农户搬迁决策的重要因素,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第二,基于反事实假设,搬迁农户若不搬迁,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将分别下降5%和1.53%,而非搬迁农户若搬迁,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将分别提高23.49%和19.47%,搬迁对农户非农就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大于对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分散安置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大于集中安置,搬迁对新生代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户。第三,搬迁通过空间位置的重置效应、培训机会的获得效应、发展环境的改善效应以及农户内生发展动力的提升效应四个渠道促进了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综上,今后要在确保搬迁农户就业数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市场的包容性以重点解决老一代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问题,集中安置区既要重视当地就业机会的培育也应组织推动搬迁农户的劳务输出。应...  相似文献   

19.
跨世纪的重担——重庆市开发性移民战略述评本刊记者姚清林今年11月大江截流,三峡库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工作已经展开。一批批农户、一群群城市居民离开祖祖辈辈、千百年生活的热土,无怨无悔地到新的地区安家落户。从此,重庆百万移民工程拉开了序幕。重庆,这座刚刚诞...  相似文献   

20.
改善老水库移民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等突出问题,保障他们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一环。基于A-F多维贫困测量的视角,将老水库移民贫困测量理论与实践相对接,分析发现老水库移民农户家庭存在较为普遍的多维贫困剥夺,在受剥夺的维度上,每个农户家庭均受到收入以外任意2个或以上的多维剥夺,特别是在教育与农技培训维度方面遭受的贫困剥夺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对于老水库移民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析框架具有更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