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决定还要继续追加投资.单纯的政府"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也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应该利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商业机会、经济政策、土地使用权等,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将退耕区或沙区建设成为他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农牧民致富,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
2008年退耕还林农户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998~2008年全国100个退耕还林县的1165户退耕农户监测数据为基础,反映了延长期退耕补助政策落实和金融危机对退耕农户外出务工等情况,深入分析了10年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产生深刻影响,陡坡耕种大幅度减少,退耕补助显著增加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户收入面临农业直补等新挑战,国家应明确退耕还林在国家生态战略中的定位,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的长期双赢。  相似文献   

3.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4.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山区扶贫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农民兴业脱贫大有希望,出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的新气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发展的大局。1.参与部门之间得失悬殊,苦乐不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指出,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扶植拉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须各有…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年进程、主要政策及法规精神,总结了工程10年的成效与经验,论述了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工作。到2008年底退耕还林工程中央已投入达1918亿元,到2021将达4337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社会转型、提升中国政府形象等方面影响深远。统筹兼顾、注重民生、直补到户、个体承包、责任到省、强化管理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森林碳汇、拉动内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推进和巩固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要做好加强组织领导、巩固现有成果、切实落实政策、提高工程质量、保护合法权益、提升管理水平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与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发展支柱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充分兼顾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确保工程的稳步实施和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7.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了两类主要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发展模式,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确保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农村全面小康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安定区为例,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及统计资料,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进步与科教、生态与人居环境4个方面,评价了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影响。同时,根据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易门县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在绿化造林、农民增收、推动绿色经济林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县情、林情,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与京郊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郊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涉及7个区县,近60万山区农民,其成果能否巩固,后续产业如何发展,关系到能否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总结了北京山区退耕还林的成效和模式,阐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退耕县、100个村和1000个农户的7年连续固定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轻陡坡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危害,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是推动工程顺利进展的核心,但在新形势下,对于巩固成果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以1999-2018年核心期刊上刊发的1697篇相关文献为样本,应用高频关键词分析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热点和演进特征等进行阶段性分析;对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领域的研究可划分为“探索总结”“多维研究”“主题深化”和“内涵提升”4个阶段。⑵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特征包括5个方面:农户主体是最持续的研究对象;农户收入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生态效益是最明显的评价目标;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关注;GIS应用是最重要的技术支持。⑶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成本效益综合评价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是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粮食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的基本前提是粮食供给,粮食供给的根本问题是粮食的可持续来源,粮食来源的基本途径从现在起的一段时期内,取决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年限,现行的“二五八”期限显然太短,不利于该地区已有生态成果的可持续,若不在思想深处变革退耕还林中的粮食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粮食价格上涨期,矛盾尤为突出。粮食不仅仅是消费品,对于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而言,粮食既是生态公共品投入,又是宏观效益显著的政府投资。必须以全球的视野,立足于既要让山绿起来,又要让民富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战略高度上树立正确的生态重建粮食观,为中国林草业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进的科学发展,从农、林、牧结合的全局上做文章,彻底摆脱农业生产资料不足对“三农”的严重困扰。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意味着退耕还林进入了"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的补偿目的主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仍然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这种生态补偿机制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巩固生态成果.补偿机制仍需要完善.本文以冀西北(张家口)为例,针对亟待解决困扰生态成果巩固的贫困、人口两大问题,立足于京津张各地优势资源,利用经济政策刺激京津等地资金、技术向冀西北转移,带动冀西北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和破坏力,进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由于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在实施期间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对农户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农户的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成果的巩固。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以巩固,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关农户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进入退耕还林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区域的生态定位和对退耕补偿的预期是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为案例,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脆弱区周边社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和模式,通过了解农户意愿和实施效果,考察前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的方法和效果,为在生态脆弱的少教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模式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更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加强生态建设、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林业空间、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作出的贡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全部成林后将使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讨论了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面临的复杂形势,认为工程巩固存在较大隐患,提出了努力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