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州区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耕地资源的保有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分析着手,对通州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及整体用水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存在差距。实地调研分析认为,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统计、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节水力度及工作成效。最后从落实属地责任、完善统计考核工作、推进网格化执法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通州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从农业远郊区县向现代城市副中心的转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相似文献   

4.
正跨江融合,接轨上海,努力建设上海"北大门",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发展的最新定位,也是通州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通州区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化研究上海,使通州区成为南通接轨上海的前沿,谱写好上海北大门的通州篇章。服务上海,是接轨上海的应有之义,通州区要进一步强化配套服务意识,在服务当中更好地发展自己。上海是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选择耕地后备资源中的其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张广才岭-老爷岭五个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呈分散分布,其破碎化程度较高,且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影响,应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2.张广才岭-老爷岭的耕地后备资源破碎化程度最高,其次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区域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松嫩平原的连通性最好,其次为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最低。3.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区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本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应严格遵循主体功能区定位;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重要的我国农业区,耕地后备资源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其开发应在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的耕地保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引伸出西部大开发中的耕地保护战略定位、重点和目标,以及土地政策的配套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选择耕地后备资源中的其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破碎化程度来看,沙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大,其次为其他草地、裸地,盐碱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小。从连通性来看,沙地、裸地的连通性最差,其他草地的连通性略好,盐碱地的连通性最好。(2)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呈分散分布,其破碎化程度较高,且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影响,应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3)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将对其景观生态方面带来重大的影响,其开发应本着生态保护第一、与功能区定位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耕地后备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介绍徐州市耕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耕地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形势严峻、耕地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突出;提出实现徐州耕地资源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耕地资源精准化管理的目标与支撑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精准化管理的目标要达到"数量准确、产权明晰、位置精确、质量与产能清楚,动态变化明白",必须以精细化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作指导,构建包括"耕地数量调查技术、权属调查技术、空间定位技术、质量调查与评定技术、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技术、动态变化监测技术、开发整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内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措施;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区域"占补平衡"与"异地代补"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解决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合理开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地方土地财政的定量关系,解决耕地生态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地方政府耕地生态保护行为激励模式。方法 文章利用耕地投入—产出的能值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评价2017年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耕地生态状况,构建计量模型揭示耕地生态安全与地区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并建立耕地生态转移支付模型。结果 湖北省耕地利用能值结构偏不合理,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等投入量较大,耕地的产出—投入比偏低;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水平偏低,大部分粮棉油基地多属于耕地安全临界区及安全敏感区,且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显著,生态安全值最低地区为江汉区(0.301 1),最高为利川市(0.663 4);通过新增建设用地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得,耕地生态综合评分值每增长1个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对应减少2.809 hm2,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283.203万元。计算得耕地生态支付区达46个,其中江汉区支付额最高(15 859.368万元),受偿区共22个,其中恩施市受偿额最高(7 645.695万元),各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占其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在0.120%~3.861%,具有可操作性。结论 为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建立地区政府耕地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创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评估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合理测算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分析区域内部生态价值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北京市耕地利用数据,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确定了包括气体调节功能、净化环境功能、涵养水源功能、固土保肥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在内的耕地生态价值的类型,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构建了不同功能的评估模型,并以北京市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对4期耕地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980~2013年,耕地生态价值从远郊区到中心城区逐渐降低,1980~2013年,耕地生态总价值由1980年的122.54亿元减少到1995年的94.27亿元,后增加到2000年的102.72亿元,到2013年又减少到76.90亿元;各区耕地生态价值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区耕地生态价值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资源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为基础,研究耕地的稳定性,为耕地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大兴区2006年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地块尺度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稳定性评价,并对耕地的稳定性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区、分级保护。研究结果:(1)从地块尺度出发,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入手,把大兴区耕地的稳定性划分为4个级别。(2)大兴区耕地不稳定与较不稳定地块之和为1861个,占总数的36.33%;较稳定的斑块数为1703个,占总数的33.25%;稳定斑块数量为1558个,占总斑块的30.42%。(3)大兴区耕地稳定性空间分布特征为不稳定的耕地地块主要分布在大兴区北部发达地区;较不稳定的耕地地块,沿各主要道路呈明显的带状分布。(4)基于耕地资源稳定性评价,将大兴区耕地分级保护,宏观微观相结合,统筹考虑保护区和地块特点,有利于切实做好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面对人地关系紧张、粮食安全严峻的形势,走集约挖潜、生态兼顾的耕地利用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协调好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分析西安市1999~2014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异。[结果]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协调发展等级由最初的轻度失调转为良好协调发展型,但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西安市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高陵县、灞桥区的变化较显著。[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生态集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文章基于耕地的多功能属性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 该文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然后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再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 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59 7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44 6万元/(hm2·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0.520 3万元/(hm2·年)。结论 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支付方式的科学设置对CVM在耕地保护外部性评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CVM不同支付方式视角,以焦作市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为例,剖析不同支付方式的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支付卡式CVM。[结果](1)"出钱"、"义务劳动"、"出钱和义务劳动"不同支付方式下的年户均耕地保护支付意愿(WTP)差异性是产生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文化程度、与耕地的关联程度、耕地生态社会效益认知程度、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劳动力成本及农产品成本收益等是造成不同支付方式的城镇居民和农户耕地保护WTP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与基于单边界二分式的焦作市耕地保护居民WTP测度结果对比表明,在科学设置支付区间和假想市场情景、合理进行假想偏差规避下,基于支付卡式综合计算整理的"出钱和义务劳动"方式的居民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和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最终选取"出钱和义务劳动"方式下的1 624.9元/(hm~2·年)作为焦作市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该结果可作为现实条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充分把握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质量提升分区,测算不同质量提升区的提升潜力,以期为全市耕地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方法]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构建2014年什邡市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限制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结合因素组合法、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法,分别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及其提升潜力评价。[结果]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差异显著,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因素限制程度以中限制为主,多因素共同主导限制耕地比重大;各质量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在时序上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高等别耕地集中分布于南部平原,受土壤酸碱度中等限制和剖面构型高程度限制为主;北部丘陵区以及南部河谷低洼地带主要为低等别耕地,表现为坡度与灌溉因素较高程度限制为主;综合提升潜力较大的耕地集中于北部丘陵区与南部河谷低洼地带。[结论]什邡市范围内耕地质量差异明显,存在普遍限制且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聚焦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创建下,以改以往单纯地强调耕地使用的集约而忽视生态的做法.提出“生态集约型”耕地利用模式的思想,并阐述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内涵,充分融合了“生态约束,集约根本”耕地利用的宗旨.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市和合浦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5个县(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钦北区处于生态集约良好水平,钦南区、灵山县处于生态集约中等水平,合浦县生态集约水平一般,浦北县生态集约最差.总体来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耕地生态效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再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耕地保护是我国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挖塘养鱼现象在农村屡禁不止,对耕地造成严重破坏。本文基于阳春市河口镇金堡区的调查,分析其不断扩大的挖塘养鱼现象,探究其发展原因及存在问题。切实保护耕地,必须完善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