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解决农业水价偏低导致农用水浪费的问题,中国一直倡导农业水价改革。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业水价改革都倾向于"按供水成本定价和收费"(简称"供水成本取向"),本文质疑这种水价改革"保护了供水者的利益,具有激励供水单位供水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农业节水"。与此同时,本文提出了"节水成本定价"假说:只有节水收益大于节水成本,农业用水户才有节水的内在激励。农业水价应该根据节水成本进行核算和确定,进一步确定为农业水价等于节水总投资与节水总量之比。建议按节水成本定价,实行多元化水价体系,按非水指标错位发放水价补贴,以此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旨在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需求,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保障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然而,农业属于弱质行业,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农业水价改革必须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文章以江苏省苏北灌区为例,设计单边界两分式CVM问卷对水稻种植户进行调查,研究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支持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发现,多数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支持态度,而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灌溉供水稳定性能显著提升支持度;灌区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支付意愿介于49.1~57.7元/亩之间,农户虽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各灌区改革后的执行水价要明显高于农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接近农户经济承受能力的上限。据此,政府应协同推进水价提高、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措施,避免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同于提高水价。  相似文献   

3.
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振民  吴昊 《水利经济》2005,23(3):31-34
阐述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现状,分析水价改革后灌区运行情况,以河南省新乡市人民胜利渠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对北方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以后的运行情况以及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农业水价改革中有关供水成本的确定、农民承受能力、补偿办法提出了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价改革,确定供水的合理成本,充分考虑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农业水价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水利部明确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据了解,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部分省份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在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国27个省55个县深入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下步,水利部将积极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农业供水成本,推动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国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决定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见》指出,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  相似文献   

6.
淠河总干渠供水成本分析计算及两部制水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分析计算了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向农业和非农业供水以及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向合肥市供水的成本、费用、利润和税收;并根据计算结果构建了两部制水价,与现行执行水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淠河灌区的农业供水计算价格远高于执行水价,董大水库的计算水价高于执行水价,而淠河总干渠的非农业供水价格高于计算水价;向城市供水的基本水价为计量水价的1/3左右,而农业用水的计量水价为基本水价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荍 《水利经济》2009,27(5):28-30
针对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基本走向和配套措施。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是:农民可承受、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投资回收、用水户参与、适时调整水价、“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基本走向为:建立市场补偿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供水成本补偿机制,分步分类调整水价,适时引入两部制水价,逐步实施终端水价制度;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对农村末级渠系更新改造和农业用水计量方式研究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农业水费计收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从水价管理方式、价格水平、水费计收、供水成本及财政补助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针对深化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供水价格严重偏离供水成本、水费计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水费补偿机制有待建立和优化等主要问题,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机制、推行激励节约用水的水费计收机制、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水价联动政策等方面,提出全面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蔷 《农村经济》2020,(3):102-109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实现农业节水、促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式,从试点改革到全范围推广,标志着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由探索期向推进期渐进发展,分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际进展及现实挑战,通过综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试点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是科学总结试点地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四川省武引灌区为案例,构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指标评价体系,从节水、经济、生态、社会和制度效应5个层面评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前后的效应变化,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多措并举。要全面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并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二是两手发力。要充分利用节水腾出的空间提高农业水价,同时建好用好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协同发力。三是因地制宜。根据情况将农业水价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很低,农业节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话题和难题。有人把眼光放在节水设施和技术上,水利主管部门认为提高农业用水水价是解决水短缺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也可以大大减轻日益严重的供水单位的经济亏损问题。农业节水的着手点到底在哪里?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到华北的S灌区进行了1周的预调查,得出中国农业用水的根本出路不在节水技术,也不在提高水价,制度创新才是农业节水的有力杠杆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水价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促进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现状居民生活水价及水价承受能力,得出3方面结论:国内外城市一般采用全成本水价定价方法,考虑供水的资源成本、工程成本和环境成本,发达国家城市居民水价明显高于国内城市,我国东部城市水价高于中西部,北方城市水价高于南方;计价模式主要有单一制水价和固定费用与可变费用相结合的模式,国内城市和东京、新加坡均实行阶梯水价;国内外水价差异较大,各城市居民人均月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值(R值)均偏低,我国R值明显低于国际城市R值,不利于发挥节水激励作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水价,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例,介绍水权划分、水价机制和工程管护机制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情况。围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协同推进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政策节水,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并在用水协会组建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部分地区进展相对滞后。利用制度变迁及制度配置理论,分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地区小农户对农业水价提高的接受意愿较低,客观上造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难以发挥作用。该困境的核心成因是奖补政策无法缓解改革中的小农户风险,具体表现为:小农户对已有非正式农业用水制度的路径依赖,催生了对农业水价新制度的适应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初级制度不够完善,加剧了农业水价提高后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风险。提出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农业水价改革的微观主体管理模式,将生存灌溉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纳入奖补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分析了水价对南京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南京市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提出了适应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价管理建议:建立农业用水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工业自备水源企业的监管;加大公共供水企业成本约束;审慎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愈渐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稳定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在论述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发展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的要求:提升改革工作效率、抓住高效节水核心、提升农户用水商品意识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绿色评价。[结果]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在实现节水、提升效率、加强分工、推动技术推广和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以不同形式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结论]研究显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改革工作地进一步落实,适应农业绿色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改革工作的核心。本文立足江西省实际,系统梳理改革前农业用水价格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业水价定价的因素,构建农业水价定价模型,解析农业水价形成过程,并实例测算“一区一价”“一县一价”,为南方地区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农田水利系统完善和良性运转的关键,也是改变农业用水方式、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与阻碍,围绕改革历程和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对于加快推动改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实践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在多年来实践调研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政策和各地改革经验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 总结了中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改革开展的关键因素,梳理了从重工程到重机制的政策变革和相关机制、制度的形成过程,归纳了改革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结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丰度、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改革进度差异显著。改革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需从水价分担、社会参与等方面调整和优化改革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研究南京市水价的合理性,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3个方面分析水价构成,结合供水成本、居民对于水价的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相关产业的外部性等因素,借鉴国外水价制定的先进经验,考察南京市水价的形成体制。结果表明,目前南京市水价相对偏低,没有体现以供水成本为基础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低收入阶层对于水价的可承受能力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