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湖流域望虞河工程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睿  杨高升  周玉康 《水利经济》2005,23(1):23-24,31
以望虞河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法,建立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逻辑框架,着重探讨了该工程后评价中的过程后评价。后评价表明整个工程达到了预定目标,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由于当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落后及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在进度控制、运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对于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评价方法,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分别利用逻辑框架法和指标评价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2年多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用水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公众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襄樊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但资金投入没有完全到位,管理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后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逻辑框架法在GEF海河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霞  张浩 《水利经济》2009,27(3):20-24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通过垂直逻辑关系检验项目的效果和作用,通过水平逻辑关系对资源和成果进行说明和评价.对逻辑框架法的概念、目标层次及其逻辑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逻辑框架法对GEF海河项目的社会可行性进行评估,采用问题树的形式对GEF海河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出了GEF海河项目目标表述合适、项目组成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结论,指出了项目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已有实证研究甄别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的逻辑,系统选取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集成方法。研究发现:(1)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发生路径是土地增量供应产业与城镇利用,触发企业群集与产业结构优化。(2)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逻辑有逻辑框架法、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两类,逻辑框架法常用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化,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常用专家评价模型具体化。(3)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分为量化类指标、定性类指标,前者可细分为实际项目产生数据及国民经济损益指标,后者可细分为经济定性指标及辅助性指标。比较表明:投入—产出模型与专家评价模型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前者根据具体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量化测算经济影响值,测算过程呈现"深而偏"特征,具有较强后续操作能力;后者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具体内容,兼顾直接经济损益与间接经济损益,采用"主观赋值+客观量化"方式测算。两类影响评价测算路径同样都存在测算关键点与难点: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加强对各产出指标测算及成本测算相关参数获取准确性,专家评价模型需要关注主观赋权的客观性提升与相关普查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逻辑框架法的基本原理,以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涪陵区移民安置为例,采用此方法进行移民安置效果评价。通过对涪陵区移民安置规划目标、项目目的、项目产出、项目投入及项目可持续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较搬迁前有所提高,移民区社会总体稳定,移民工程促进了涪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程的建设未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评价结论为涪陵区移民安置目标实现,效果良好,项目成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6.
2018年3月IASB发布经全面修订后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新概念框架在报表要素、确认、计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呈现出更适时、完整、清晰、逻辑一致的高质量特征,将对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务处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回顾I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产生和修订历程的基础上,阐述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并按新概念框架的章节顺序详细比较新、旧概念框架及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之间的主要区别,从中探讨新概念框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务处理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概念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面向对象分析思想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如DSR模型、FISD模型、SCOPE模式等。它们基本上是采用结构化分析思想和因果逻辑分析方法建立的,但是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仍停留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之上。本文在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立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难点,最后尝试应用当前先进的面向对象分析思想构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框…  相似文献   

8.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任务、主要方法、指标体系及其影响要素。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包括:调查资料收集法、不确定分析法、比较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等。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可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加权TOPSIS法构建了在RCEP框架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在RCEP各国中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落后于新西兰、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薄弱的方面主要有劳动力成本、人均资本存量、出口贸易、农业科研和财政支持等。  相似文献   

10.
秦格  刘晓艳 《水利经济》2020,38(4):28-32
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通过逻辑论证,分析了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理论研究的起点、研究假设、研究原则和内容框架的设计等要素,构建了河长制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出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河长绩效考评的一套责任分解和落实的制度安排,可以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评价方法,为河长制提供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讨论国土空间语境下发展与安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面对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需求,国土空间规划在范式逻辑、学理逻辑和实施逻辑层面的反思与回应。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演绎归纳法、规范性分析。研究结果:(1)发展和安全的内涵及其关系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工业文明社会和后工业文明社会中两者的矛盾更加突出;(2)国土空间规划对象是一个开放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需加强系统科学等新思维范式的介入;(3)权力边界和能力边界约束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边界在于把控安全底线;(4)在生命优先、底线管控、整体协调和灰度动态的原则框架下,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研究结论:把握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性特征,从范式、学理和实践逻辑层面展开反思,在认知和实践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改革和优化,是响应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亦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优化提升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研究建立符合国家财政改革总体要求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以及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是对地质调查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有效性进行的测算评价。开展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应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要硬化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建立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  相似文献   

13.
土地功能研究进展与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对农村资源的盘活、配置和重组,促进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部署。本文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背景着手,再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育的理论逻辑,探析其在改革主体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逻辑矛盾,试图构建壮大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利风景区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六大主体功能的内涵,构建逻辑统一、统计性独立、指导意义强和适用能力突出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格序决策理论运用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后评价,选择灰色格序法作为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的方法,以揭示水利风景区间的相对优劣状态。在满足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目的的同时,对探索新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后评价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江苏省南京市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A和B为例进行后评价,发现景区A和B大部分主体功能方面的建设工作是充分的;相较于2014年,两个景区的主体功能在2016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上的会计理论受到了冲击.由于没有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会计准则之间又缺乏系统性和逻辑层次性使得会计发展受到束缚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所以本文提出公允价值会计视角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体系解析与模式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的内涵,构建建后管护的要素结构框架。基于不同管护模式特点,通过案例对备选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突变级数评价法。研究结果:(1)建后管护体系包括管护主体、管护客体与管护环境三大要素;(2)建后管护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管护、集体管护与个体管护等模式;(3)采用突变模型,从区域条件、工程条件、参与者条件等方面对建后管护模式适用性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具体项目的管护模式选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是对土地资源、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的综合管理,是保障效益长效发挥的关键,具体实践中应基于实际情况,选取相宜的管护模式,以推进建后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农户脆弱性的文献,总结农户脆弱性的概念、研究框架与评价方法,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下农户脆弱性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对农户脆弱性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结论:未来,应在现有农户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重扰动农户脆弱性研究,重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农户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意味着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由相对集中走向全面集中统一管理。它有着自己的语境,也亟需有一部自然资源的基本法来满足其依法行政的要求。文章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管理和制度入手,以逻辑、法理和技术为理论框架,提出了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和基本制度安排,以及编制自然资源法通则的"分步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