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间历史"是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GIS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历史重构,以西蜀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探讨了其贸易形式、古道性质及货物流转的变迁史;从空间维度分析了历史路线及分支路径的演变历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态GIS的动态模拟方法。设计了整合时间域和空间域要素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STDM),并建立历史数据库来实现对相关时态语义的表达和记录,组织管理空间历史的时空关系数据。开发了时态WebGIS复原西蜀丝绸之路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分支古道演变轨迹,为研究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发生与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历史地理过程重构平台。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土地权籍理论下的人地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管理数据模型,为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土地管理数据共享集成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综合分析现有的土地数据模型和土地行业标准规范,总结归纳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内涵和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管理数据模型。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语义,初步建立了基于人地关系的土地管理数据模型。研究结论:土地管理是人地关系的综合体,基于人地关系的土地管理数据模型,能够集成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并完整地表达土地管理的要素、关系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对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提供实施思路。研究方法:经验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是国土资源信息化逐渐向协同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土地业务全程管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运行模型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的方案。研究结论:提出的实施方案对于改善现状、加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带时间维土地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依据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下带有时间维数据结构的GIS数据模型。模型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探讨在国际地理信息系统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基础上,补充时间维数据结构,实现GIS基于时间信息数据直接进行的地块历史沿革追溯与地域时间断面复原的技术。给出了时空数据模型的设计、历史沿革追溯与时间断面复原算法的分析,以及算法实现中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其使用的数学评价模型计算复杂、过程繁琐、评价结果抽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利用GIS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可以弥补现有土地潜力评价模型的不足,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章基于Arc GIS Engine(AE)二次开发组件、地理数据库技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利用VS2010开发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加载、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和潜力评价以及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具备性能运行稳定、评价效率高,数据可视化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分析评价,得到可靠、直观的评价结果。研究验证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GIS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为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计量模型运行结果对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之间的关系、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租赁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农地收益权的完整性等均对农地租赁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以及土地租入和租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6年的MSS、1995年的TM、2004年的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选取了土地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绝对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和马尔柯夫模型六个指标,利用RS、GIS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主要以林地和裸地为主;土地覆盖变化幅度最显著的是建设用地和农田,而主导变化类型为林地和裸地;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由林地向裸地和农田转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6年的MSS、1995年的TM、2004年的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选取了土地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绝对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和马尔柯夫模型六个指标,利用RS、GIS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主要以林地和裸地为主;土地覆盖变化幅度最显著的是建设用地和农田,而主导变化类型为林地和裸地;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由林地向裸地和农田转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用地管理CSCW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于基于 GIS的 CSCW系统的概念框架及设计与实施的软件工程方法等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既影响了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系统的质量与效果 ,也制约了其深入发展。对基于 GIS的用地管理 CSCW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 ,提出了描述用地管理时空过程的 IAESM模型 ,并讨论了基于 IAESM模型的用地管理 CSCW系统设计与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苏州工业园区1995-20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化十分迅速,其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一定的转化,耕地主要转化为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和园地,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和耕地;在这18年间,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人文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政策驱动是导致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理论及国有土地产权分级授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土地利益博弈影响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条件下,探讨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新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在关联,提出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指导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研究结论:中国国有土地产权分级授权管理能从根本上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涉及国土空间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以及存量低效用地利用等;在国际上,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产权与农田保护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基本概念、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土地法解释论研究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22年土地管理领域或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土地收益分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体系构建、土地管理专项立法、面向双碳目标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耕地资源长效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综述农地"三权分置"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深化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理论研究和政策实施的认识,进而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方向做出整体性判断和勾勒。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学界对于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必然性、功能价值与积极效应的研究存在着共识,但是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表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源、性质和内容以及法律制度构建的研究却存在着分歧。研究结论:现阶段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逻辑和法律逻辑存在着违和性,学界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解读和法律解读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想充分发挥"三权分置"政策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分歧,重叠共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政策安排和法律设计的完美相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林农投资水平低的现实问题,构建"林权改革、地理特征-农户经济行为-林地投入"的理论分析结构,并以南方集体林区3省1248个农户样本为例,采用Double-Hurdle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检验林地产权、地理特征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稳定的林地产权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优越的地理条件(灌溉、地形)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抑制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因此,建议重视保障林业经营者林地权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确权发证水平;加强集体林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探讨中国耕地保护决策的演进历程及产权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渐进决策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识别耕地保护决策变迁模式并分析路径依赖特征。结果 农地产权的排他性与激励性逐渐强化,有限性相对减弱,为保护耕地营造了安全稳定的产权环境;中国耕地保护经历了体系形成、逐步完善、趋向成熟的阶段,遵循渐进决策模式,在平稳过渡中不断优化;耕地保护渐进决策深受产权阶段性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市场管理与农户行为路径。在制度上表现为冲突、迁移、协同的效应演变,在市场上表现为滞后、服务与激励的特征变化,农户行为则反映了群体效应、外部效应、预期效应的变化。结论 随着产权变迁,产权效应耦合变化推动耕地保护决策发展。未来应优化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健全农地市场的公共服务管理、合理实现耕地生态产品的价值,以促进耕地保护决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总结2020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1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0年国内研究主要涉及土地治理理论、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再分配制度、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等方面;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市场与政府行为、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保护等议题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0年土地科学研究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利用转型、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国土空间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2021年,将重点关注面向国家战略的土地制度创新、耕地保护转型与保障措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治理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改革第一阶段明晰产权工作的主要做法,并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林权改革的实施对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的林地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自留山和责任山的经营模式在林改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几乎不受林权改革影响;而集体山林的经营模式受林改的影响较大,林改之后股份合作、承包、转让等模式逐渐取代了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成为集体山林经营的重要模式;提出了江西省林权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立体利用趋势,剖析秉承三维思维的产权管理,以期为土地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土地管理不能精细化描述、界定和管理三维产权空间,需法律界定空间权利、三维宗地、立体土地一级开发、空间供应、立体相邻空间利用关系、已出让用地的空间范围和空间登记等规则;需从编制立体空间规划和优化空间管理等角度变革行政程序;需三维地籍、三维土地核查、立体可视化技术和三维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撑.研究结论:应加快土地立体利用专门立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并以三维地籍为核心,开展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三维认知理念,以推动土地立体利用及其产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2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土地管理制度与法律的应用理论问题,并对具体的实践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外重点关注城市住房市场管理、土地生态保护制度等问题;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土地管理视域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问题是国内外研究一致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2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土地治理的制度和法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从不同学科交叉视角进行理论解释和创新。2023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土地治理体系探究、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和统一确权登记改革、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体制与机制、土地绿色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与粮食安全等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