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边界,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模型,通过建立边界分析函数确定耕地资源占用的经济边界和停滞时间。研究结果:在维持目前相对稳定高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昆山市经济发展正逐渐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方向发展,单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发展角度来说,昆山市耕地数量将在250843.7—24637.8 hm2间达到边界值,此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将不再依赖于耕地占用;达到边界值的时间大致为2011—2012年左右,且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比地区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更早达到边界值。研究结论:耕地面积的变化存在着类似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曲线拐点出现时刻即为达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间,该时间点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关,同时受到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地整理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其运行环境和机制。目前,由于全国上下对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形成了进行农地整理的良好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地整理是为了实...  相似文献   

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存在问题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稀缺的耕地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在现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或问题。具体表现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当前在实施耕地总量动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加强耕地保护的技术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当前所面临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扩张及生态退耕力度加大等严峻形势与压力,提出新时期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技术与政策措施;在思想观念上,提高认识,创新理念,进一步强化政府和市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在政策上,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与控制,完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重点实施耕地的保护政策;在技术上,划定优质农地,计算耕地需求总量,加速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耕地保护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在制度上,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加快耕地保护体制创新的步伐,促进土地制度建设,增强保护耕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探析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促使地方政府自觉保护耕地,注重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时,国家出台了"占一补一"的土地政策,即任何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使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补充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这项土地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保证了我国耕地面积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储备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土地征用储备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是一对重要的博弈主体,其博弈行为主要表现在土地或农地征用时的利益博弈,其博弈根源在于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文章对此博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提出完善征地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等措施,以确保土地征用储备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地保护政策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净收益最大为基础的土地资源利用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的不相一致是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农地保护政策的经济诱因,但是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农地征用管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保护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其原因就在于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出现偏差及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不完全性.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修正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完善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合约、强化农地保护政策执行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再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耕地的基本状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战略性的目标。目标是指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的措施,保证我国现有耕地的面积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逐步提高耕地质量。 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意义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耕地总量”认识,包括两层意思:第一,现有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即占用和开发要平衡;第二,努力做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通过严格控制占用数量、盘活存量和土地整理等措施,使耕地总量有所增加。从“动态平衡”认识,也包括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