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碳基金应运而生。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对提高人类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回顾了国际碳基金产生的背景,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国际碳基金的运行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以生物柴油代替化石性燃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绿色碳基金在生物柴油生产以及森林碳汇领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以黑龙江省实施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以生物柴油生产和森林碳汇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项目的碳汇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台湾高等教育实行校务基金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台湾校务基金制度运作模式的特点,针对大陆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台湾校务基金制度对大陆高校财务管理未来变革趋势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厂三碳经济产业治沙实践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碳循环等的效益分析,得出三碳经济产业治沙模式不仅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也是一种碳汇林业、低负碳经济与生态建设完美耦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认为此模式对我国含水沙漠的治理,实现一举多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增汇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努力改善温州市生态、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工作,树立温州生态文明良好形象,11月28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和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林业局、苍南县人民政府承办,以“发展林业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立暨碳汇造林项目启动仪式在苍南县观美镇举行。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矿业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初级矿业公司是境外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力军,其商业性矿产勘查主要运作模式有期权协议、私募、上市融资、合资合作勘查和通过风险机构筹资等。结合华北地勘局“走出去”的经验和启示,应着力构建国家支持矿产资源“走出去”的政策体系框架,构建中央地勘基金境外投资政策体系,探索以地勘基金为主导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金制:水库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方式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吴含英 《农村经济》2007,(11):71-73
本文在分析现有移民安置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以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政府财政补贴和移民安置基金补助费等建立移民安置基金,通过基金运作的模式,为移民建立长期的补偿机制.本文对基金的资金来源、基金规模的测算、补偿标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当前的移民安置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16~19日,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在浙江林学院举办了“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和培训班。这是中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首次在行业内进行的关于森林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以及“碳基金”、“碳交易”、“碳汇”等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的发展演变及其外交博弈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专属资金机制——绿色气候基金的总体形势和基本特点,为森林和林业项目申请利用绿色气候基金提出了具体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0年10月《开放式证券投资 基金试点办法》的颁布,有关开放式基金的话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无疑是我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又一重大举措,但在众人一片叫好之中,我们仍应保持一份冷静,仔细分析开放式基金的正常运作需要哪些制度环境,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是否具备开放式基金正常运作的制度条件,为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我们还要做哪些制度创新。这些都是在开放式基金推出之前必须处理好的现实问题。 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及其潜在运作风险 对比封闭式基金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最明显特点在于基金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林业以人人参与、人人得益为本质特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最终目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制度。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池市林业状况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池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石山生态系统脆弱,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种树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立等问题,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林业政策,提高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非公有制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中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损害经济发展,但开展化石燃料减排执行难度大,许多国家采取生物固碳减排。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力巨大。初步结算,我国林业每年可减排和吸收CO2当量的潜力为30亿t以上,并具有可持续性。若能开发潜力的50%,年均增加减排量则相当于我国目前碳排放增长的4倍。为此我国应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完善政策,建立国内碳汇交易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林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应注重市场利益和竞争机制的运用。利益机制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利益机制主要有税收、财政补助和必要的价格管制;中观利益机制要求理顺投资渠道、合理收益分配以调动各方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微观层面的利益机制则要求激活林业建设的微观主体。林业管理体制中应广泛运用市场利益机制:强化利益约束实质上是明晰产权,即所有权、经营权和支配权;公益林建设中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利益机制;林业企业制度中大力加强利益机制;林业经营制度应以物质利益原则为核心,以利益机制驱动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基本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主观上变迁主体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降低税费、追求潜在经济利益、自主经营权利、实现兴林致富;客观上现有集体林业体制阻碍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林业生产长期低效,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林业生产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林业建设的成就,分析了林业的形势与任务,提出了林业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四大历史使命。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到五个必须,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向深入。论述了发展现代林业,加强生态建设,要着力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切实优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的政府主张,要求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形成支持林业工作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林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Y-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致力于通过研究国内外森林保险发展的经验,对于云南省森林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新工作。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类型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设计未来的林业碳汇项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雪明  武曙红  程书强 《林业经济》2012,(3):35-37,49
围绕国际气候谈判中已经出现的一系列与林业议题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林业政策,结合各国为实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林业政策,对目前国际气候制度下的林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可能对我国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政策、项目管理政策等方面对我国现有林业政策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气候林业议题谈判及实施国家适当减缓行动框架的林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项指标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可解释云南省林业93.513%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经营粗放,总产值偏低;林业生态效益增加不平稳、幅度较小;林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资金扶持息息相关;林业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变化反映出云南省政府重视林业发展,林业抗波及能力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取得瞩目性成就。因此,建设"森林云南"重点为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化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