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责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责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公园)、城市地质环境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环境信息发布,组织实施和管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检验,为政府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环境公告、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贵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公园)、城市地质环境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环境信息发布,组织  相似文献   

3.
对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生态经济学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生态经济的内涵;评述了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基础,而核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和谐社会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浅议"生态地质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质背景对生态系统的控制、生态地质脆弱带的地质灾害、岩—土—水—植物生态系统、土壤地球化学与生态农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生态地质环境计算机模仿等方面进行地质环境效应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从根本上重建生态环境,对保护大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我国地质环境和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环境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地质灾害危害大,环境问题不容乐观,社会对地质环境认识不足,管理工作缺少专门法律,监测预警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建议从法制建设、标准建设、技术提升、队伍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推进地质环境工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做到节约消费、节能消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抚顺西露天矿坑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矿坑”。文章运用环境资源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了西露天矿坑的形成和影响,分析解释了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质变化是直接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西露天矿环境资源成本不完全性带来的环境资源粗放型开发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土生态与地质环境本底脆弱,国土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和地质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接近或超过极限,资源缺口、环境压力、地质灾害风险越来越大。亟需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习惯和文化,并加大生态保护与治理恢复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等。要明确国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略,实施国土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制定支持国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城市地质环境信息与城市规划信息的相互传输不够.通过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综合分析评价,解决城市地学研究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以杭州市为例,运用GIS技术,综合考虑了地貌类型、坡度、场地土类别、工程地质结构分区、全新世饱和软土埋深、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咸化度、地质灾害程度等多项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探讨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城市规划发展的关系,并对项目区建设用地的优化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六中全会《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  相似文献   

11.
浅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与节约和集约用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剖析节约型社会及节约与集约用地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节约与集约用地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地勘单位的积极参与。文章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抓好政治基础建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搞好地勘文化建设,建立诚信体系,抓好环境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把地勘单位构建成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和谐的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13.
林业既是大农业的屏障和支撑,又是大农业的组成和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目标是: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主要任务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发展现代林区新经济、创新林区发展的新机制、优化林区生产生活的新环境、建设和谐林区新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要注意先急后缓,分步实施;要突出林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要加强领导,要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14.
提高矿产开发利用效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为此,应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研究和调查,加强矿产勘查和开发立项的管理,加强矿山建设与开发过程的监督,建立合理的矿山企业退出制度,实行矿业集约化经营,加强对现有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达不到开发要求的矿产地的保护,建立完善矿业领域节约资源能源与综合利用的指标体系,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和财税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不和谐因素,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农业经济思想,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史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史。根据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三农”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实现农民富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J盘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留守儿童发展问题困境的成因:区域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制度缺失是根本原因,“新读书无用论”是主观原因,农民工收入有限与职业不稳定是客观原因,家庭教育缺失与学校教育不足是直接原因。破局之策:需要以“爱”心为中心,发挥政府职能,破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障碍;建立家庭式学校,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角色;重铸“爱巢”,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憾;倡导爱心行动,最大限度获得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目前大都面临着矿竭城衰和产业转型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多数矿业城市都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建设滞后、再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矿业城市应建立社会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发展循环经济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居民的收入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该文对新疆居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新疆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消除贫困,促进北南疆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生态形势十分严峻,生态赤字触目惊心,偿还生产欠债代价巨大。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发展;严重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难度;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生态欠债的根源:非理性的发展观念;粗放落后的经济增长。通过全面分析,提出了增强社会偿还意识、强化公共财政支持、减少或杜绝新的生态欠账、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辽宁省鞍山市的实际 ,提出立足于大地质大资源 ,建立科学的大管理系统这一以创新思维更新矿产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文章认为 ,建立科学的资源大管理系统需加强地质勘探、扩大资源储备量 ,确保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长久支撑是建立此系统的目的 ;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化有偿转让是此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 ;建立良好和谐的矿山生产生态环境是此管理系统的终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