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2000年底,金坛市已转移劳力12.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力的53.2%,按出外人均可挣回7000元计算,每年可掐回近9亿元,占农民总收入52%,劳动力转移迎来了金坛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坛市把大量转移农村劳力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01年,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力达到13.5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60.3%。全市因此农民人均增收182元,占增收贡献份额的61%,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一)就地转移成了农村劳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在本市范围内,吸纳载体主要有市属及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与小城镇。1996年在市内流动的约12.5万人,占整个转移劳力的79.5%。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5.
稳定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葛斌,谢孝福,应校军近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力大批转移,出现了不少农民无力耕种,不愿耕种或弃耕抛荒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种植能手产生了要求多包土地的愿望。浙江省宁海县一些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近几年来,贵州省许多地方自发形成了农村田间劳务市场,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村兴起的以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形式,来调节人地矛盾,是一个新生事物。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对农业生产有着现实的意义。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农村土地和人口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子加快,普遍出现了农户之间土地占有和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户土地多缺劳力,据劳务输出较多的习水县官店镇调查,因劳力外出打工而严重缺劳力户约占总  相似文献   

7.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8.
“包袱”变财富———实行“六个结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江津市有农业人口12343万人,农村劳力74万个,富余劳力48万个。为了把劳动力资本置换为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市里把农村劳动力开发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统...  相似文献   

9.
《农家之友》2005,(6):1-1
“打工潮”的出现,使农村出现了“劳力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王世进,庄光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部分单位圈占的耕地闲置和个别农村因劳力转移而撂荒耕地的现象,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清理圈占的闲置撂荒耕地工作。800亩撂荒耕地现已重新披绿。在这次清理中,项目不可行、资金不到位的征地单位...  相似文献   

11.
德阳市中区孝感乡共和村,在农村改革中,将原来的土地承包进行革新,实行“三田承包”(即口粮田、商品田、机动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平收入达到534元。该村以往土地承包是实行平均包田,农业税费笼统上交,种后收钱的“一田承包”办法,这种体制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中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这一办法就显得很不适应了。其原因:一是制约了土地的适量承包与合理转移,影响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86年,全村第二、三产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82%,从业劳力占总劳力的35.20%。由于技术、资金及其他原因,劳力转移在农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 (《列宁全集》第8卷第19—20页)。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时,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生产部门和其它部门转移的过程。本文拟就鄂州市农业劳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农业劳力转移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从农村劳力结构变化看农业劳力转移情况鄂州市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在全市9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4%,1981年秋季推行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的一些地方曾一度出现70%劳力转出,1/3良田抛荒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农民恋土情结弱化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几种类型1城郊农民企盼征地型中国城市近郊区的菜田,曾被作为持续发展的例子由联合国向世界推荐,中国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许润芳(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建立完善的农村内部土地流转机制,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目前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因素,一是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拉动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促使农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农业劳动力追逐经济利益,成群结队冲破小农经济的藩篱,纷纷从农村奔向城市,从农业涌向二、三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目前的问题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许多同志存在人在负担有,人走负担无的错误认识,对转移劳力负担没有明确的要求。目前,转移出去的劳力,普遍是收  相似文献   

16.
一、2001年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成效和经验 2001年初,嘉定区委、区政府提出净增1万个非农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奋斗目标后,各镇、街道纷纷出台措施,努力推进.到去年底,全区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504人,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各镇、街道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便出现了逆向转移情况,大批“回流”农村的劳力怎样找到新的出路,是当前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紧迫问题,万安乡大石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劳力“回流”的新情况,认真采取措施,广开门路,使他们大有奔头。一万安乡大石村,地处浅丘,全村有510多户,1840多人,劳力920多个,耕地2250多亩,其中水田1800多亩,基本上系自流灌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出现了一大批剩余  相似文献   

18.
外地劳动力向乡镇工业发达农村转移,是发达地区乡镇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发达地区乡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造成这种流动的三个基本原因或条件是:①农民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愿望;②劳动力输入地社区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快于社区内劳动力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③社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向乡镇工业发达农村的转移、流动,体现了某些新的趋势:①发达地区乡镇工业的发展已进入有资金、缺劳力,只有招到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的县(市)转移的劳动力占七、八成。因非农建设的需要,耕地也在减少。如南海市,1982年至1993年,农地面积减少了13万亩,禾田面积减少了25万亩。这种劳力与土地资源的变化,促使农业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形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近年来,以规模化、基地化、企业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农业劳力剩余量及其向农村各产业部门转移,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业劳力的剩余量我国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机械的发展,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劳动效率的提高等等,都使农业剩余劳力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