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本文综合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的测算模型,并对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潜力规模进行统计汇总,定量分析了榆中县20个乡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结果表明,(1)2018年榆中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6 042.04 hm2,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为1 138.246 hm2,农村居民点现实潜力为683.46 hm2。(2)榆中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共2 975户,研究期内农村闲置宅基地面积达63.31 hm2,其中北部山区闲置宅基地面积9.59 hm2,南部山区闲置宅基地面积4.11 hm2,中部川区闲置宅基地面积49.61 hm2。榆中县需要综合考量地区经济实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整治,协调村庄规划与建设,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分布,从而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促进全县乡村振兴与产业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协同预测模拟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经济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土地利用时空建模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概率进行预测,实现潜力规模约束下的整治潜力空间格局模拟,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案例区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宜城市2021—2035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和现实潜力规模分别为4912.46 hm2和2201.94 hm2;(2)模型对宜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潜力格局模拟准确率为81.58%,召回率为0.9879。研究结论: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的协同预测与模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提供更加精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测算不同村庄类型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精准识别地块整治优先级,使得土地整治决策更加准确、科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黄梅县为研究区域,结合空间规划和自身资源禀赋对村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并利用单类支持向量机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重要性进行识别,最终实现潜力总量约束下的潜力图斑的整治优先级安排。研究结果:(1)黄梅县共划分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发展型、存续提升型、搬迁撤并型5类村庄类型,其中包含村庄数量最多的是存续提升型,共有272个行政村;(2)规划期内黄梅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规模6 624.66 hm2,现实潜力规模3 586.03 hm2;(3)整治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7.21%,整治较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15.02%,整治一般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51.14%,整治不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26.63%。研究结论:村庄分类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预测与地块整治优先级识别,可以为村庄布局优化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兰州市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测算兰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并对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兰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兰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以兰州市县区为单位,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建设用地理论潜力,构建农村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得到限制性修正系数,对通过计算得到农村建设用地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现实潜力,结合兰州市农村用地现状得到新增耕地系数,以此为依据进行潜力分级。兰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可现实潜力为4927.37 hm~2,其中永登县现实潜力最大,为2143.74 hm~2,城关区的可实现潜力为负值。兰州市农村居民点相对较多,各区县整治的潜力差异较大,个别县在研究期内存在很大的人地矛盾,应结合整治潜力区的级别科学制定整治方向,最终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福建省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因为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而使建设用地需求难以满足.而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住宅用地大量闲置.再加上农村住宅用地建新不拆旧,使全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在这个背景下,福建国土资源厅2010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规定在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已有的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挂钩指标可对外转让.  相似文献   

6.
人地挂钩是按照城镇、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本文运用"灰色模型法"和"综合增长率模型法"对2020年沈阳市总人口和农村人口进行预测;应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综合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建立理论潜力修正体系,得到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沈阳市总人口将达到832万人,农村人口为125万人;2015年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62398公顷,2020年理论潜力为63645公顷;2015年和2020年沈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为33483公顷和34152公顷。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区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潜力类型区的划分,有助于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与时序安排,针对性提出整治潜力实现的行动路径与政策举措。[方法]文章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从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利用多因素空间聚类分析法划分潜力类型区,识别潜力挖掘的限制性因素与实现路径。[结果]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差异显著,高值区多分布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低值区多为西南和青藏高原区;将全国整治潜力类型划分为11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优先整治区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暂不适宜区多分布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区。[结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普遍较高,各个地区应根据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整治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城市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白城市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新增耕地系数法分析了白城市农用地整治潜力,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分析了白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白城市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姜勇 《中国土地》2012,(5):51-5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整治部分)等的统称,是在保持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农村和城镇进行二次分配。整治的主要内容是将空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六安市为例,以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法,测算安徽省六安市各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并从自然适宜、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可行以及潜力可拓展等4个方面,建立相应限制条件下的指标体系,依据"木桶效应"和"最小因子限制律"理论,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逐级修正的测算,以期更加科学地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嘉善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嘉善县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潜力及其资金筹集途径的分析.作者对如何协调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在308km2—423km2,但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看,实现200km2以内的腾退比较合适,并且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配合必要的政策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数据,结合自然、经济限制因素,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综合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结果](1)区域内9个街道的理论潜力为2 260.298 148万m~2,其中,桥林街道的理论潜力最大,为831.499 671 7万m~2;泰山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大,为0.759 5;汤泉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小,为0.479 0。其现实潜力为1 228.514 406万m~2,仅占理论潜力的54.35%。其中,桥林街道的现实潜力最大,为503.722 501 1万m~2。各街道的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400 0~0.800 0之间,表明各街道理论潜力在整理的过程中释放的程度不同,综合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释放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前者越高,后者相应也越大。(2)农户意愿、自然因素、经济因素都对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过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选择整理模式,从定量的研究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城镇化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失为一有效途径。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城乡增减挂钩政策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在对全州县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挂钩整理潜力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州县整体挂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我国藏粮于地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的成效。方法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分析框架,从数量、质量、技术、安全、结构和环境等方面构建藏粮于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 (1)“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绩效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分区域看,黑龙江、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藏粮于地绩效较高,但生态效益有待提升;多数地区属于经济—生态效益潜力型和中增长型,未达到库兹涅兹曲线顶点。(3)各地区藏粮于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耦合协调度不高。结论 “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成效显著,粮食主产区在稳定藏粮于地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需要提高生态效益;“十四五”时期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要考虑区域差异,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整理实施可行性,提供整理时序安排的科学规划依据,以合浦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释放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较全面反映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及整理项目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合浦县适宜近期、中期、远期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6 466.59 hm2、3 436.31 hm2、6 019.54 hm2,并结合不同整理时期居民点特点,提出整理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拓展对入市改革效应的认知视野,为凝聚改革共识和完善改革举措提供学理支撑。研究方法:基于2006—2020年333个县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城市间异质性,在位于中东部地区、规模大的和资源型城市中不显著。研究结论:在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基于全局思维科学系统地预判和评估入市的影响,把握改革在土地利用维度产生的红利由城乡共享的契机,有效发挥农地入市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互补和竞争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土地依赖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