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合理有效的政策激励方式,为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安徽、山东两个省份354位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92. 94%的受访农民愿意接受补偿;农民年龄、块均面积、当地是否有秸秆收购企业以及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价值认知对其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1)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秸秆资源化利用成本以及农民受偿意愿制定补贴标准;(2)完善和落实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的配套政策措施;(3)创新培训与宣传方法,提高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知识水平及政策认知度。  相似文献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偿方式会影响补偿标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政策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分别在两种补偿方式(以农户为补偿单位和以耕地面积为补偿单位)下评估了农户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两种补偿方式下估算的农户受偿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农户资源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边际成本递减、环境价值对农户的边际效用递减以及农户对补偿方式变化的不敏感性,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对补偿政策熟悉程度或认知水平更高的农户在两种补偿方式下的受偿意愿具有更强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政府在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政策之前,应该着力于提高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并重视秸秆产量更高的农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途径,探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并对技术采纳的补偿标准进行精准测度,有助于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持续推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方法 文章以河北省徐水区319份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分析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补偿意愿价值评估模拟模型来估算支付意愿价值和秸秆还田外部环境成本。结果 (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较高,有90%的农户表达肯定支付意愿;(2)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减排环境效应测度,徐水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61.8元/hm2和171.47元/hm2;(3)支付意愿的影响因子按从大到小的强度排序为耕地平整化程度>化肥成本>农户性别>化肥用量认知>家庭农业纯收入>受教育程度>政策认知>社会网络>地力提升认知。结论 (1)细化补贴类型,制定科学补偿标准,建议玉米秸秆还田的补偿标准为416.7元/hm2(27.78元/0.067hm2);(2)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3)聚焦不同主体的愿望与诉求,实施针对女性农户群体的补偿政策,为补偿精准施策找准靶向。  相似文献   

4.
秸秆直接还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田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而秸杆焚烧还田的作用不显著。秆秸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全N含量。秸秆腐解速率受还田方式的影响大,而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产量随着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2倍量还田的小麦不减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秸秆深翻还田是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修复主要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农户选用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意愿依然不强。方法 文章基于黑土地保护视角,从技术和政策双层面分解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特征属性,以规模户和小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选择实验法及混合Logit模型识别农户选择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选择偏好和支付意愿,并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结果 (1)技术层面。行政农机托管能显著提高秸秆深翻还田的作业选择偏好;农户对秸秆深翻还田的成本风险和技术操作规范风险有承受能力,但对病虫害风险有排斥心理;小农户更注重短期产量和效益,倾向于劳动力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243.60元/hm2(16.24元/亩);规模户更重视改善土壤质量等长期效益,倾向于资金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397.95元/hm2(26.53元/亩)。(2)政策层面。以激励为主的政策、作业后补贴以及高强度补贴均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积极性,小农户希望补贴给农户本身,而规模户更倾向于补贴个合作社企业。(3)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的行为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来源为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社会特征及认知等因素。结论 技术层面需优化相关配套辅助技术,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监测数据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政策层面政府需完善秸秆深翻还田的政府补偿机制;保障层面需推进行政农机作业托管模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利用浙江省嘉善县42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兼业分化视角分析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中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VM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相应比例分别为30.00%、77.69%和78.90%;(2)同意参与农户中平均最低受偿金额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平均最低受偿金额分别为975.00元/亩·年、1041.58元/亩·年和1107.56元/亩·年;(3)回归结果显示,兼业分化对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在控制变量中,耕地块数、转包出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接受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耕地面积、转包入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和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对最低受偿金额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受偿意愿是影响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推行的重要因素,区分并尊重不同农户的偏好,提升农户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是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探讨农户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性意义。[方法]基于大理州276个奶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62.68%的奶牛养殖户对参与奶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支付意愿;(2)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奶牛养殖头数、耕地数量及牛粪还田方式等因素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及牛粪是否还田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呈正相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呈负相关;而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牛粪是否还田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3)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牛粪是否还田等因素对奶农的支付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户主年龄对奶农支付意愿强度的影响呈负相关,而后两者表现为正相关。[结论]最后,提出了促进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 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1 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 (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 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直接关系到退耕农户的利益,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巩固。文章站在退耕还林两轮补贴即将到期的时点上,对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退耕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未来补偿政策可能变化的响应,并进一步对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若停止补偿,有发生毁林复耕的可能;调查区退耕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均值为2350.5元/hm2·年,且地区差异较大;农户年龄、退耕地沙化程度、退耕地目前纯收益、农户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认知、退耕地机会成本评估和退耕补贴影响程度对农户的后续受偿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意义重大。分别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条件价值评估法、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等方法对(1)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2)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WTP),(3)影响棉农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当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则趋向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疆每户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113.96元/年,49.64%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支付区间是[12,60)元/年,累计百分比占70.65%;农户的教育水平和是否参加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新疆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河北地区的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户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基于149家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与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经定量分析表明,农业人口占家庭人口的比例、单位面积投入、土地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马铃薯种植年限、单位面积产量以及销售渠道等这7个因素对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经文本分析发现,农户急切需要得到政府的帮助,特别是生产种植技术、补贴政策、机械化程度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援助。[结论]农业人口占家庭人口的比例越高,单位面积投入越高,土地使用以及资金使用越高,则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就越低;马铃薯种植年限越高,单位面积产量越高以及销售畅通,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就越高;农户的基本情况如农民的年龄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特征、用水情况、培训以及补贴状况等因素对马铃薯种植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东省部分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对其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所在村庄地形地势、承包耕地的面积、肥力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务农人数、参加农业培训次数、技术服务满意度、雇工人数与农机设备价值、农户家庭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程度、运销加工服务能力等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承包耕地的块数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耕地灌溉条件、农户间相互帮助、农资购买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以及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组织对其经营收入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要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应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并持续强化农业中介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刺激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度并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对变化程度用来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影响陕西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柴油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甘肃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复种指数、秸秆利用率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青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宁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节水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新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药施用量、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宁夏(0. 743)、甘肃(0. 716)、青海(0. 674)、新疆(0. 619)、陕西(0. 585),针对青海、新疆和陕西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结论]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重点加强资源减量化和再利用方面的建设,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发展,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180个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了农户核桃交易现状和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核桃种植规模较大,核桃销售方式以中间商为主,核桃销售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较高,农户核桃销售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强烈;户主个人特征变量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家庭劳动力数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亲朋好友是否从事相关工作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人际关系资产专用性、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愿意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