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理论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资源价格角度初步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的评估思路 ,立足于农用地本身的环境生态功能价值和社会公共效益补偿 ,从农用地环境效用的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方面提出评估模型 ,为完善农用地价格构成及农用地征用转用价格内涵的确定提供参考 ,同时予《农用地估价规程》中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提出了初步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考察土地征用补偿价格构成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根据资源环境经济总价值理论 ,阐述了农地资源的功能特征以及相应的价值构成 ,认为随着农地被征用 ,原有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构成将消失或者随着土地产权的转移而被新的土地使用者所享有。根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 ,土地征用补偿价格应该由征用土地后的使用者支付 ,包括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全部价值 ,被补偿的对象既包括农村土地所有者 ,也包括因农地征用后的其他利益受损者。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尤其是农用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农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四川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四川农用土地资源带来了巨的压力.鉴于此,运用文献查阅法和观点陈述法分析研究四川省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把握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农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并提出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以期对实现四川农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究武汉区级和地块级尺度影响因素对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驱动机制,为城镇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logit模型分析。研究结果:(1)武汉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整体差异中有44.98%由行政区之间的差异造成,55.02%由地块间的差异造成;(2)地块尺度上,距离市中心、道路和城镇建设用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而距离耕地、湖泊、林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小;(3)区级尺度上,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农业产值和耕地禀赋越高的地区,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小;(4)地块特征对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作用在不同行政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行政区特征通过地块特征对非建设用地转用的间接作用呈现多种方式。研究结论:为协调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需强化土地利用的正外部性,在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位紧凑开发新增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划定耕地红线和生态用地,从而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南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研究,可对南湖湿地的保护与生态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别对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人文功能对南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南湖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623 513.79万元,且其非使用价值大于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是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将加快推动森林资源纳入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工作的进程。条件价值法(CVM)作为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一种直接方法,对于评估"非市场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别是森林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该类非使用价值的分量众多,实际核算时应先进行系统分类,然后逐一加以测算。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森林环境资源的供求分析,采用开放式支付卡法作为CVM的引导技术,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消费意愿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Logistic模型、因子分析确定社会价值的具体构成。最后,根据非参数估计方法计算个人支付意愿,从而极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往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原有土地集约利用度指标体系中融入农业产业化指标.将土地产出与市场价格相结合,建立以提高土地产出价值,提高农民收入为宗旨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文章在对我国2007年各省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基础上,得出了农用土地生产投入因子、农民增收因子和财政支农支出在农用土地集约利用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用土地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土地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所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在相关的会计信息中得到应有的反映。本文从资产一般特征的分析入手,对农用土地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探讨,认为农用土地应该分别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对农用土地的价值确定方法和不同情况下农用土地的会计计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农地进入市场的几个问题边锡禄农用土地(简称农地)是农村土地的基本部分。农用土地进入市场问题是培育和建设农村土地市场的基本内容和关键。在国家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宏观控制下,农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通,使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真正在农地资源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土地的自然特性、经济特性,分析影响土地价值的原因,提出推行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规划,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性等提高土地经济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探讨农用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构建占补平衡换算体系.通过选取3246个地价样点,建立农用地定级指数与相应基准地价的数学模型,从而求出每个评价单元的基准地价,求得占补平衡的换算系数,由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体系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防止耕地占补平衡的表面化和短期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农地发展权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机会成本及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对农地发展权价格进行阐述,指出农地发展权价格是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后价值增值的货币表现,是一种增值收益的价格,其源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产出率的差别。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农地发展权价格进行了量化,并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例,测算出研究区农地发展权价格为187.61元/m~2。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经营规模、农地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整治行为与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465位经营者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对于绝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扩大对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微弱的负向影响;(2)农地经营面积和转入比例对土地类整治积极性存在负向影响,但相对设施类整治,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地类整治的积极性更低;(3)契约价格、契约形式、契约对象为村集体、转入农地时具有担保等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者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显著影响,但契约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现阶段要提高新型农业经营者的农地整治积极性,有必要从多方面完善农地契约,而扩大农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契约期限不一定有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考察政府不同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为完善农地生产要素配置及优化农地市场内外环境等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 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本应反映承包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品的边际收益价值所决定;但受市场机制不完善、乡土伦理规范等多重影响,农地实际流转价格与要素价格间产生差异,表现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2)政府不同的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产生差异化效应。政府主导流转的直接干预模式会引起流转价格的高价扭曲,而通过构建流转交易平台、提供补贴等政策间接干预会缓解流转价格的低价扭曲。(3)对土地的经济诉求和保障诉求是造成流转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应交予市场,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造成价格的人为扭曲,可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补贴政策来间接培育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地可持续利用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从农户的角度为农地可持续利用建立一个激励约束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概述农户可持续利用农地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分析农户非持续利用农地行为动机出发,剖析了资源特性、技术状况、农地制度安排及其激励约束对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个基于农户的农地可持续利用激励约束机制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产权、价格和财政税收政策等激励机制,以及经济制度、法规和规划等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耕地的严格保护中寻求弹性保护,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包括数量弹性和空间弹性:然后分别从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内涵、基本农田指标分解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生态退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切实进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