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刚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3.
依据土地流转方式, 和林格尔县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14个试点项目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征收模式、非公益性流转模式、组合性流转模式。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征收范围、完善征收程序、保障合法权益。结论:和林格尔县在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探索土地供应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确保各方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权等方面有创新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为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权益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在征地过程中,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增值及分配差异明显,主城区的土地增值额、自然增值额和人工增值额均高于近郊区;除江夏区,其他区域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而江夏区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得到原农业用途的补偿。研究结论:规范的土地市场与完善的政府职能有利于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的扭曲土地价值增值;明确土地增值来源,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级政府和开发商中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在增减挂钩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一般在600元/m~2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指出应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农地整理后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8.
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研究目的:提出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土地价格评估法。研究结果:中国征地补偿标准可以根据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际损失和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对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支付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区分土地财产权和农民公民权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运行特征及利益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后的运行机制和利益保障制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运行结构,分析了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特征和利益保障制度。研究结论:城市一体化的土地市场是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有机融合的市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要求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产权平等、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直接对接、集体土地征收和流转中集体及农民获得足额的市场价格补偿、集体所有土地的流转的收益主要归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农地发展权得到充分补偿、重新定位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角色、重新定位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为确保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运行,要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分配机制、确保地方政府获取并维持稳定长期的土地税收收入、建立健全税收体制以调控土地利益分配、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以非市场化政策手段调控土地用途导向和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非常少;人均耕地1.38亩耕地;仅为世界水平的40%;人均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130位左右;而且耕地面积已经持续10多年下降;逼近18亿亩的红线。在未来几年内;土地问题将是我国农村的焦点问题;如何协调农民与当地政府的土地权益;做到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农村能否平稳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确实要占用一部分农村土地;但关键是如何规范化、如何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民权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必须给农民足够的补偿.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以此保障农民的生存就业与发展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另外;土地使用成本增加;也可以减少盲目占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对土地增值的含义、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制、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与测算、土地增值管理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土地自然增值是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土地增值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则是研究的难点。我国土地增值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流失、回归途径缺乏;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农民权益受损;土地租、税、费体系不合理。未来应加强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的实证分析、分类研究;必须加强基于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产权理论、土地租税理论和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理论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经验、评价当前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出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是征地制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征地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开展:首先,解决征地中显现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最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限制征地权行使范围。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铁本事件征地案例为例,分析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发生机理、基本方式、行为选择和影响因素等.研究方法在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失地农民维权决策行为、维权选择行为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征地拆迁过程中各种利益体相互制衡的产物,影响失地农民维权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就业率、家庭损失和补偿比、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对于农地功能的认识.研究结论中国拆迁征地制度改革应以提高拆迁征地效率、注重各个实体的利益平衡、维护失地农民利益为目标,将失地农民行为纳入拆迁征地决策体系,建立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拆迁征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法,选取江苏省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时期的3个典型水利工程,对工程征地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的增长速度低于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提出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等措施,以改进和完善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政策,保障移民权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征地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在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理论、经验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征地范围、补偿标准和征地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加大征地决策透明度和加强征地行为监督来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的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股份合作是获取矿业用地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求证获取矿业用地的基本途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矿业用地制度缺失。学者们提出了获取矿业用地的许多途径,但都不适合保护土地权人的利益。征收土地后出让取得,缺乏启动征收的前提;按照国外经验承租获地,有损于弱势的土地权人;清朝末期矿业用地的"股份合作"是应当继承的基本途径。研究结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为股份合作开辟了道路,股份合作的综合性收益是制度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9.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方法与验证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阐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产生背景,分析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方法和验证标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测算方法中,土地年产值法仍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市场比较法所依据的比较案例缺乏市场基础;叠加法只包含了土地对于农民效用的58.34%[1],所以仍然对农民权益造成侵害;剩余法较能体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权益。(2)以不低于农民现有生活水平和足以支付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作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验证条件有欠公平并缺乏可操作性。研究结论:(1)目前,应以剩余法为主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市场比较法是发展趋势。(2)以被征地农民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作为征地补偿水平合理与否的验证标准。(3)以征地为契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和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