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作为我国财政扶贫的新模式,在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同时对缓解农户借贷难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机构视角,在分析贫困村互助资金社瞄准机制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对四川省互助资金社贫困户入社率和借贷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认为,四川贫困村互助资金社在互助资金的投递上瞄准了贫困户,但生产投资机会的缺乏导致贫困户对互助资金的借贷率不高。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市场效果差强人意。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收缩农村阵地,留下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还存在着资金供给政策的“抑农”倾向。我国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人资金仅为借款总额的13.94%,从私人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借人资金高达借款总额的86.06%,大部分资金借贷是在农村内部解决的(何广文,1999)。这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如股份基金会等),而目前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又受到中央政府的种种限制。为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对农村借贷制度有一个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借贷市场二元结构,探讨了农村借贷市场供给主体的构成、形式与运行机制,并对农户在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中借贷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金融组织形式有着各自的约束机制,因此在借贷中对农户产生的交易费用也各不相同。但发挥合作社金融中介的作用、推广互联网金融模式、规范银行借贷程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则有助于降低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提高农户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4.
常明明 《中国农史》2007,26(2):83-94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南区各省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在功能上以互助互济为主,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私人借贷的空间,但不能完全替代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5.
当农户生活消费或生产经营受到资金限制时就产生了借贷的需求,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农户基于自身资源要素禀赋而做出的理性选择.由于家庭外的保障体系缺失,使得农户在产生借贷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友情借贷成为农户首要的融资资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友情借贷盼发展特点,从关系网络、自身经济状况、规模数量及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友情借贷供给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友情借贷供给的可能性边界,从推力和拉力角度分析了高利贷及金融机构对友情借贷的替代性,并就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与高利贷竞争、如何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农户的逐年增加,他们的金融需求成为了农村金融研究的关注点.因此,本文根据对青岛市郊区130户的问卷调查,从借款来源,借以生活为主,借贷来源以非正规金融为主、借贷期限以1年期为主和借贷规模以小额为主的借贷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户小额消费信贷供给机制、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活动,建立资金互助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基于江西省72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关系强度、融资渠道与农户借贷福利效应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更多地依赖于其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关系网络在农户借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在关系强度对组织型正规借贷和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人际信任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大于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制度信任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虽然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发生频次大于组织型正规借贷,但由于信贷资金数量和用途上的差异,正规信贷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借贷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关注农户融资贵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的非正规借贷成本;考虑到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更容易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获得低利率借款;从社会资本结构来看,能够有效降低非正规借贷成本的主要是同质性亲缘资本,而非异质性友缘资本。这意味着,如果要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就应该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与社会资本结构等因素,进而实现对农村借贷的差别化定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全国11个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对不同经营规模下农户借贷需求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部调研农户中,15.54%的农户产生了有效借贷需求,在有需求农户中76.34%的农户能够从不同渠道取得借款,60.28%取得贷款农户的借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相较于小农户,大规模经营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并且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但是资金满足程度低是制约大规模经营农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种养、种养休闲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获得贷款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变量对其能否在正规渠道取得借款有显著正向影响。年轻、接受过农业经营培训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容易取得贷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共跻监督"的视角,通过建立监督的成本与收益模型、社员间"共跻监督"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了合作金融的"共跻监督"对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825户农户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共跻监督"机制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能够降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的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的程度;"共跻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它降低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借贷成本和交易风险;此外,在"共跻监督"机制的作用下,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 ,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 ,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对影响目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投资和支付倾向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而农户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对农户借贷需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考察互助资金的借贷行为,探讨互助资金是否瞄准贫困户。研究发现,互助资金没有瞄准贫困户,瞄准目标上移既有机构贷款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贫困户贷款需求小的原因。贫困户缺乏需要大额资金的生产投资机会是互助资金偏离瞄准目标的客观原因;小组连带责任贷款也能把信贷资源传递给更多农户是增强金融普惠性的重要机制;分期还款机制和高利率降低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但高利率会增加互助资金向农户贷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互助金融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显示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创新,不仅为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提供新思路,而且有利于吸纳农村闲置资本,从而更好地投资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温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现有农村互助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温州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继而对温州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互助金融组织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对吉林省松原市玉米主产区三县一区农户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为案例调查对象,试图了解吉林省松原市玉米主产区农户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的一般状况,通过走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户资金需求非常强烈,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非正规金融已日益成为融资的主渠道。正规金融贷款主要用于农户生产性投入,农户的生活性支出主要依靠非正规金融――私人借贷供给。本文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现状、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资本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四川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检验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两个理论。研究发现:"留守"这一状态对农村老人精神健康有不利影响;亲属和朋友社会资本对改善留守老人精神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比男性老人更差;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性别差异。并提出建议在农村社区倡导邻里互助,引入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进而促进留守老人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研究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资金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性的特征,只有深入分析这些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才能提供适应这些需求特征的金融供给.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辽宁省农户民间借贷行为存在发生率高、借贷资金以生活性为主、借款及偿还方式多样化以及多以无息借贷为主等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其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对于现阶段深化辽宁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瓶颈制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功意义的典型操作模式。本文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度与使用效率、实现扶贫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基本目标,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与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广泛参与与自主管理、推动农户互助合作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发展目标,考察了异地复制"仪陇模式"的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效果,并与作为对照的非"仪陇模式"扶贫互助资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地复制的"仪陇模式"试点能够满足扶贫互助资金制度设计的目标要求,尤其是在提升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这说明,"仪陇模式"异地复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中的私人借贷活动一直存在,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私人借贷资金的流量、流向、结构和条件都发生了蘑大变化,活动范围也从农民日常生活的消费领域转入农业生产领域。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私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注宁夏地区村级互助资金运行现状和扶贫目标瞄准问题,并基于宁夏11个县29个村庄49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村级互助资金瞄准贫困的准确度及农户参与和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互助资金的主要受益人群集中在中低和中等收入组农户,未能充分涵盖最贫困的人群。与传统金融扶贫相比,互助资金服务目标有所下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互助资金、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瞄准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5—2016年湖南、江西两省水稻种植大户数据调查,描述分析现阶段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正规金融可获性状况,阐述了正规金融借贷约束产生原因及其对农户农地流入规模和农机长期投资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正规借贷约束程度越大对农户农地流入规模的抑制程度越大。需求方对农地流入规模的约束效应显著,供给方约束效应则呈非线性,显著抑制自有和社会资本不足农户的农地流入规模;正规借贷约束会抑制农户的纵向农机投资行为,表现为对农机长期投资额具有抑制效应,但对农业长期投资环节数无显著影响。可见,正规借贷约束的长期存在会抑制农户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经营的扩张,并对农机长期投资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