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磁性犁     
磁性犁外加磁场可明显地引起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适宜的磁场还可利于农作物生长.据此研制了磁性犁(或称磁化犁),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磁性犁可明显地减少耕作阻力,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东北地区应用磁性犁耕翻可减少耕作阻力7-20%,油耗减少10-...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09,(6):50-50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浅。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cm,而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相似文献   

3.
“耒”的演变与“犁”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亚中 《中国农史》1997,16(1):95-101
本文依据考古学、民族学资料及古文献资料,对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具耒和犁的形制、使用及相互间的关系作了重新考察。认为:最远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直尖耒,继而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双齿耒、斜尖曲柄耒(句疵耒)。犁不仅是从耒演变而来,更具体地说应是从斜尖耒(句疵耒)进化而来。犁耕先于牛耕而出现,时间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金石并用时代。秦汉以后,双齿耒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粳稻主产区。近代东北地区水稻从无到有,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东北地区水稻是在清朝持续长达200多年封禁之后,在关内移民为主的旱田农业开发基础之上,由拥有寒地稻作经验的朝鲜移民移居东北过程中传入并主要由其直接耕作的。同时因水稻也是日本在东北地区重点投资经营的作物,其传入过程突显着复杂的政治、社会、民族等各种矛盾和冲突,对传统东北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层揭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的特色,将我国朝鲜族形成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关于“耦犁”几种解释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耦犁”就是犁在发展成熟过程中到达耦犁阶段时的名称,是西汉中期赵过“便巧”革新后的产物,包括用于整地松土的无壁耦和用于开沟拥土的壁耦;并运用力学原理与出土实物相互印证,表明耦犁法不需要二牛三人操作,二牛合犋,一驾驭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相似文献   

7.
冬季深耕翻土是花生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增产幅度一般都在10%以上。其好处是: 1.改土。采用传统的耕作技术,连年耕翻,会在距地表20cm处形成一个比较紧实的犁底层,  相似文献   

8.
高安市是农业大县,全市有水田面积38.2万亩,传统的牛耕人犁方式常常延误农时,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粮食单产也难以提高。为了改变旧的耕作方式,我们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引进新机具,为我市的科技兴农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了应尽的工作。特别是在机械耕...  相似文献   

9.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立即派出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分期分批进入东北,建立了东北解放区。为了把东北建设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我党在战争环境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进行农业技术试验,发展农业教育,推行农业技术改良,使东北解放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以其雄厚的农业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当今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鉴于目前学术界有关解放区农业改良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利用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对东北解放区的农业改良情况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中国农史》1994,13(1):66-71
研究地区农业史和编写地方农业志,亟需解决历史分期问题。东北作为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和开发较晚的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区农史基本线索进行初步勾勒,把东北农业史划分为八个历史阶段:从距今七千年前至春秋时期,是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战国中叶至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在东北传播,东北传统农业逐渐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传统农业在破坏与重建中曲折发展;明清时期,东北农业有所发展,但在封禁政策下开发缓慢;1860年营口开港以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转化;191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东北农业迅速殖民地化;1945年以迄当前,是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起步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推动苏北平原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苏北平原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苏北平原农业资源为出发点,利用行政区的划分对各市农业资源展开调查,构建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资源作出评价。[结果]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各市的土地资源都较充足,水资源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水资源最充足,而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水资源较为缺乏,其丰度指数分别为0.410 6和0.601 2。此外,各市水资源情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而农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结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整体上都较充足,但存在水资源污染、明显的城市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此,应该立足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加大农村建设力度,促进苏北农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循环农业内涵、技术目标和基本原理,结合松辽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最后,在循环农业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产量展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性和空间有限的困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分析推导,实践归纳总结,政策引领分析。[结果]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方面寻找根本驱动力,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展开。[结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3个创新:(1)体系创新,即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2)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3)模式创新,即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特效模式,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找到特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原"原本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其范围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南部和"江淮平原"西部.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也加进了人文地理含义-中华文明最早发育成熟的地方."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说明任何经济区的建设,都需要兼顾产业发展和内需市场培育."中原经济区"覆盖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对国内市场开放度甚高,对国外市场无直接出口,更需要重视培育内需市场.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有发展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矿业开发对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大于许多省区,但现有矿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省域西部的山前地带,导致河南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重心西移"."十一五"期间,豫东地质找矿取得重要突破.加快像东煤田开发,建成又一处特大型矿业基地,将会显著促进豫东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促进中原经济区东部经济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Effectiv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s key to improving productivity, increasing farmer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romoting more diverse sets of crops and improved methods of cultivation. In India, however, the coverag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ers and the relevance of extension advice is poor. We investigate whether a women's self‐help group (SHG) platform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women's empowerment i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production diversity. We use cross‐sectional data on close to 1,000 women from five states in India and employ nearest‐neighbor matching models to match SHG and non‐SHG women along a range of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an SHG increases women'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ome agricultural decisions, but has limited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r outcomes, possibly due to financial constraints, social norms, and women's domestic responsibilities. SHGs need to go beyond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o changing the dynamics around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e to effectively translat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各地区把握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方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13个指标,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部分省域2008~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结合空间计量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分布的空间格局,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基础建设、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藏、新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交接地带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显著正影响,不能盲目追求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等结论,并从区域政策支持、农业示范中心城市的设立、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综合提高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业服务的发展效率。本文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农业数据,从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三维角度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效率测度,并使用综合熵值法对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省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效率不具备三维一致性,生产效率高的地区例如东北地区,其经营和服务效率较低;从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来看,传统的平原地区例如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平原,并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超前的地区;配套环境好、机械化程度高且精耕细作的地区在考虑市场经营和资源技术服务效率后,其综合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背景下,研究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模型重点考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因素对农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加工销售等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江汉平原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土地流转年限、土地规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积极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结论]建议政府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方式,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徐旺生 《中国农史》2002,21(4):12-18
本文提出一个“效率空间”的概念 ,然后从农业起源方式、生活方式和继承制度等三个方面 ,论证中国传统农业不存在效率空间 ,是一种“效率”较高但是没有“效率空间”的农业类型 ,而西方古代农业是一种“效率”较低但是有“效率空间”的农业类型。文章还认为 ,黄宗智教授的“过密型增长”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晚期的表现形式。实际上 ,早在秦汉时期 ,中国单一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模式 ,无需太多的土地即可养活较多的人口 ,对劳动力有较高的需求 ,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过密型增长” ,只是因为存在异地移民 ,才使得这种“过密”表现得较隐蔽。近代以后 ,中国东南地区已经无可垦之地 ,才会出现典型的“过密型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