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重庆试验区域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模式研究视角,以城乡统筹理论、和谐社会理论等为理论支点,通过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从解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现实障碍角度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是城乡统筹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浙江省的城乡社会保障建设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落后,保障的力度也远远低于城市.因此,浙江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内函,研究浙江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变迁和形成机制,结合实际提出了浙江省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走渐进式统筹道路,分项目、分层次遂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及城乡贸易差距等数据反映出黑龙江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而土地流转的现状也反映出城乡统筹对黑龙江农村土地流转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黑龙江应该从加强宣传力度、规范化管理、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2009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实施一揽子社会保障新政策,在农村居民养老、农民工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在政策上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对全市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保证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保待遇。  相似文献   

5.
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实现这个目标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关键是要消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制度限制因素,同时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应尽快打破城乡、地区就业壁垒,制定平等的劳动行业准入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和同等的社会保障,最终实现农民顺利转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6.
农民失地的补偿方式和失地保障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建立农民工社保制度可作为我国社保扩面与建立农民退出农业机制的突破口。名为社会统筹实为地方统筹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体现城乡公平的原则。中央统筹的社会保险制度既是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又是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是实现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可行性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崔岷  谢明 《农村经济》2007,(8):117-119
党中央国务院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推出新农村建设中一系列政策.本文依据政策分析了失地女性农民生活无保障等方面问题,提出要加快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速现有城镇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将女性农民就业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范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的目标;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在去年底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广东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部署了今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将长期面临老龄化加快的严峻现实,但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较大差距.在推进城乡统筹战略的背景下,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探索、发展、整顿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四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养老保障服务均等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持力量,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产重的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构建合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和经济发展人文引导机制,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泰安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情况的差异分析表明,该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偏低、覆盖面窄、财政支出水平低,而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致贫原因各有不同。为此,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从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财政投入、实施分类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黄应绘 《农业经济问题》2012,(6):35-43,110,1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收入的差距远大于经济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在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上的差距最大;如果考虑社会保障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11.6%,但如果考虑所有的社会收入则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3.4%;各种社会收入差距在西部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收入还会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西部地区城乡社会保障收入差每增加1%,将引起城乡经济收入差平均增加0.168%。因此,增加农村居民社会收入是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可以从大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稳定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制订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优先序、构建农村住房补贴长效机制、尝试建立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支持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发展、实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战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兼论对成都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成都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本文援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其中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社保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互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地方及民间力量参与等、供成都试验区和有关地区学习借鉴,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存在权属不明、界线不清、耕作不便、监管不力、流转困难、影响稳定、制约发展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亟需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针对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在城乡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的体制、制度和政策等带有"投入"性质的要素入手,从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城乡就业、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等带有"产出"性质的要素入手,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为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制机制、投入机制和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机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