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成功上市了大豆、豆粕与豆油3个期货品种,为大豆产业链上下游的商品进行跨品种期货套利奠定了基础。在分析大豆压榨套利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样本数据计算大豆期货压榨利润,并对大豆期货压榨利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大豆压榨套利的决策系统,最后利用样本数据对历史套利机会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前大豆、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分析潜在的套利机会与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当下,相较于股票市场,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品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截至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虽然股指期货交易品种还不够丰富,但为跨品种套利策略设计提供了可能。其中,沪深300股指期货和上证50股指期货主要收录的标的为消费和工业两大行业,在经济意义上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针对二者在时间序列上的收益率变动率进行回归分析,并中心化得到残差序列,设计了相应的套利策略。结合参数扫描和回测结果,最优参数下年化收益率为19.17%,夏普比率为0.248 1,最大回撤为7.83%。本文的研究实现了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的跨品种套利,证明了中国股指期货跨品种套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12月19日—2018年3月20日的日频期货价格数据,借鉴Diebold和Yilmaz提出的新框架,本文从总关联、品种与市场关联和品种间关联三个视角考察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波动关联及其时变特征。研究结论:(1)从总关联来看,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总关联度为44. 8%,且在样本期内呈"倒U型"走势;(2)从品种与市场关联来看,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豆粕四种期货受期货市场影响较大,且这四种期货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也较大;(3)从品种间关联来看,我国各农产品期货品种间的波动关联度存在品种差异。按波动关联度分,油脂类期货间、粕类期货间和处于同一产业链的期货间具有强关联性,而小麦、白糖、棉花、鸡蛋和橡胶等期货与其他期货间的关联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近日,油料油脂期货普遍走强。豆粕、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品种较11月低点明显走山一波反弹行情。受油脂现货价格上涨影响,国内油脂压榨厂远期进口大疆的压榨利润已较上两个月期价大幅下挫时有所回升,部分企业已出现盈亏平衡甚至小幅盈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前三季度油脂行情持续低迷 2013年前3季度,受需求偏弱和粕类价格强势挤压,我国油脂行情呈现持续下跌态势,整个市场油弱粕强的格局十分突出。油脂三大品种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价格创下近3年来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催生了商品期货这一新市场,套利则是进一步规避期货市场中交易风险的手段。而目前受疫情影响国内外进出口贸易受阻,同时国内养殖业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农产品价格产生波动并影响期货市场。近年来农产品投资者越来越将关注点放跨品种套利上来,通过对2016-2020交易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理论结果相比较得出农产品期货跨品种套利的可行性结论以及相应投资组合构建方式。进而结合农产品期货及套利的相关特点得出农产品期货跨品种套利对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作用,以期在帮助投资者获益的基础上加速价格发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套利交易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他认为相对"便宜的"合约,同时也卖出他认为相对"高价的"合约,从两合约价格间的来回变动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的相对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这里所说的期货合约可以是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交割月份,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春节后,国内大豆及豆粕期货价格受CBOT市场影响,在14个交易日内上涨了近500元/吨,最大涨幅达到了26%,平静的现货市场价格也出现了剧烈波动。这轮上涨行情令需要购买豆粕作为原料的饲料企业苦不堪言。然而,也有一些相关企业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豆、粕套利交易,低风险地实现了利润,尝到了甜头。所谓套利交易也称价差交易,是指在买入或卖出某种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并同时将两种合约平仓的交易方式。其交易形式与套期保值的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套期保值是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进行套做,而套利交易是在期…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北半球的大豆供应并不过分宽裕,但需求旺盛,而南美的大豆生产依旧存在很多变数,加之原油等周边商品的走强刺激,在仍处于消费旺季的目前,油脂期货仍有进一步走高的潜力,周四盘中的急跌并未改变油脂中期上行之势。近一个月来,油脂期货走势相对于棉花、白糖等农产品,甚至相对于豆油的同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全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消费。棕榈油价格明显低于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且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与豆油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关税对棕榈油进口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自贸区谈判中应高度重视棕榈油的进一步开放问题,避免棕榈油降税引发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箭 《中国农史》2001,20(3):89-95
本文首先指出某种作物传入某国有几层意思.接着,用主要篇幅论述美洲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土豆、甘薯的被"发现"、传播和在世界各地的扩展;肯定欧洲人的传播之劳;认为它们在欧洲的传播一般经历了被收藏,在庭院试种供医药学家和植物学家研究,被误会和歧视,逐步进入餐桌和食槽等几个时期.本文也考释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路线、时间、方式和中国文献对它们的最初记载,厘清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本文最后总结出美洲粮食作物所具有的许多优点,高度评价了美洲粮食作物的驯化、传播和进一步改良在人类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历史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证了花生非中国起源而是起源于南美洲。分析、考证了花生的传入时间、地点、路线,探索了花生在我国传播的主要方向和扩种的原因。通过历史事实,文章还探讨研究了花生在我国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产于美洲的烟草,作为一种嗜好作物,明代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形成抽烟风气,随之烟草种植因其利润大于种粮而快速普及开来。本文考证了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烟草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重点对烟草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产于美洲的辛辣作物辣椒,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辛辣饮食相结合,迅速替代了传统的辛香植物花椒、食朱萸等,并且作为一种蔬菜,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开来。本文重点考证了辣椒传入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辣椒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对辣椒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Apple maggot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pple pest that is native to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roduced to the We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9, the pest is spreading rapidly in the region, threatening the major apple production area of Washington State, as well as British Columbia. A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for perennial fruit production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 of a pest species, such as apple maggot.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inter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elfare, to aid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olicy response to pest outbreaks. This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pple maggot spread in Washington State on apple price, trade flows, and welfare changes. La mouche de la pomme est un ravageur originaire de la côte Est de l'Amérique du Nord (canadienne et étatsunienne) qui cause des pertes économiques considérables. Ce ravageur, qui s'est introduit sur la côte Ouest des États‐Unis en 1979, se propage rapidement et menace les principales zones de production de pomme de l'État de Washington et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 Nous avons élaboré un modèle de simulation dynamique pour la production pluriannuelle de fruits afin d'étudier l'incidence économique potentielle d'espèces ravageuses telles que la mouche de la pomme. Le modèle a été conçu pour fournir de l'information essentielle, dont la distribution du bien‐être intertemporel, en vue de contribuer à l'élaboration d'une réaction politique efficace de lutte contre les pullulations de ravageurs. Ce modèle est utilisé pour simuler l'incidence économique de la propagation de la mouche de la pomme dans l'État de Washington sur le prix des pommes, le flux des échanges commerciaux et les changements touchant le bien‐être.  相似文献   

17.
辣椒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早在明代末期就传入中国,但是关于其传播路线却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辣椒最先登陆于浙江一带,而后传入到长江中上游和云贵高原地区,并逐渐形成重辣区。辣椒在我国的选择性传播受到经济、自然环境、群体迁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辣椒的传入也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种植制度等多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箭 《中国农史》2006,25(2):22-29
古代非洲埃塞俄比亚人发现了咖啡,中世纪阿拉伯人栽培了咖啡。中世纪晚期,中国人促进了咖啡从神饮药饮转变为大众休闲饮料,土耳其人发明了咖啡正宗科学的饮用法,印度人参与了传播咖啡。在地理大发现时代(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欧洲人把咖啡传遍全世界;此后又将咖啡馆文化发展得最繁荣。所以非、亚、欧人民都为咖啡发展为今日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做出了贡献。晚清咖啡传入我国,民国在华已站稳脚跟。改革开放以来咖啡饮用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咖啡文化。  相似文献   

20.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reate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trends of China'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o measure its impa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main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is to provide more convincing measures of crop–specific technologies from China's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and of those import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ystem. Our results find that from 1980 to 1995,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or rice, wheat, and maize grew rapidly and new technology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