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测算2003~2014年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得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严重,增加了林区全面停伐后的经济转型压力;2010年后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下降,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黑龙江森工林区不同林管局之间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一致性突出,不利于依托其突破停伐困境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为此,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持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格局等,充分应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经济转型和林区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岚  艾畅 《林业经济》2012,(8):76-79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普遍采用垂直管理体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从垂直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和吉林省林业厅联合召开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1日至15日在长春市举行。林业部有关司局、中国林科院林业经济研究所,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有关省(区)的厅(总局)、林管局、林业局,以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吉林林学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及管理干部4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森工集团(林管局)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其中包括19个林业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他企事业单位20个,在册职工20万人。2009年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168个林场,分别分布在林区腹地,深入开展实施生态移居工程之后,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2008年开展了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国有林区新体制建立奠定了基础。改革有力地促进林区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加突出了林业建设主业。但在改革进程中尚需进一步解决企业税收政策问题,工业原料林问题和分类经营区划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负担沉重严重制约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从森工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问题本质出发,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在森工企业、政府、市场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不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分离办社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要减轻森工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解决国有森工企业与社会职能剥离的问题,从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办社会的特点出发,提出解决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东北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负担沉重严重制约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从森工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问题本质出发,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在森工企业、政府、市场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不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社会管理职能是隐含在国有森工企业的管理职能体系中的。本文从国有林区社会管理职能的形成与现状出发,指出应在国有林区建立独立的政府组织,并从职能主体、职能客体、职能方式以及职能环境四方面论述了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重构的重点,按照有限而高效的政府目标模式,设计了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体系的内容,同时指出了有效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企业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元、林业关键种企业等相关概念,设计了林业关键种企业识别方案,给出了林业企业种α、β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的测度方法;并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样本子系统—伊春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分析对象,对林业企业种多度、林业企业种多样性、林业企业种功能多元化、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企业种多样化,且各区域系统的林业企业种相似度高;第二,国有森工集团的林业生产和林业管理功能使其具有绝对的产业链位势;第三,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较高,且国有森工集团是种间关联网络的核心;第四,国有森工集团是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企业,且其结构和功能关键性、体制关键性和演化关键性也确定了国有森工集团的关键种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将现行的林区职工森林资源家庭管护承包责任制适时地深化为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制度,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林区振兴的有效途径。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主要是指以职工持股为基础的国有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森林资源股份合作制度是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主体多元化、运作社会化的所有制形式。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的股权结构为国有资产法人股、职工认购股、劳动力股和科技股。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三个主要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存在地区性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森林资源优于黑龙江国有林区,全局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并不存在。国有森工企业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天保工程实施等因素对国有森工企业走出资源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规避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引发乱砍滥伐森林的高风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由中央直接管理,由国务院设立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领导组,和实行总体规划科学生产力布局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点国有林区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参考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林经营管理方式,提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五种模式及配套改革措施;指出了改革中值得讨论的一些问题,包括国有林管理机构、森工企业定位、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改革的推动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根据重点国有林区2010—2017年旅游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分析旅游资源质量、基础设施条件、资源投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参与这5个因素对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区之间旅游产业规模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和资源投入因素对各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向影响显著;旅游资源质量因素的影响较小;影响不同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要素差异较大。最后,提出提升目的地设施服务和资源投入质量;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加快引进科技与文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对影响国有林业企业“两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分析探讨了国有林区出现的各种改革措施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作用。指出,在国有林区,国有加工业改制进展迅速,家庭式经营管理和市场化手段成为森林资源管护和经营基本制度要素,许多新做法提高了森林培育、采伐和经营的效率,但社会保障体制严重缺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利润分成机制、企业社会负担对企业创收存在过强激励,是森林资源破坏的根源。分析结果不支持农业生产等同于毁林的判断。改革方向是建立地方公有林体系,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将精力集中于公共物品提供方面。深化改革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使之规范化,催生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