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陕西省环境容量情况 1、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环境功能用途的前提下,受纳水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或者是在给定的水质目标和水文设计条件下水域的最大容许纳污量。它与水量和自净力有关,水量按P75保证率枯水期平均的水流量计。据专家测算,全省COD环境容量为20.267万吨/年,氨氮环境容量为1.463万吨/年,其中关中为COD8.104万吨/年,氨氮0.565万吨/年;陕南为COD9.004万吨/年,氨氮0.678万吨/年;陕北为COD3.159万吨/年,氨氮0.220万吨/年。  相似文献   

2.
根据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河流、水文、污染物特征,采用输出系数法模型进行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并以COD、氨氮和总磷为控制因子,建立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水环境剩余容量及污染排放削减量进行分配。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总值分别COD433.84t/a、氨氮47.14t/a和总磷40.75t/a,4种非点源污染类型中畜禽养殖的COD、氨氮和总磷分别占各项总污染负荷的78.6%、60%、87.1%,成为保护区内主要的污染来源,水土流失污染、农村生活污水依次之,民俗旅游的污染负荷贡献率最低;污染源类型中,生活和民俗旅游污水则主要造成COD污染,而水土流失主要引起氨氮和总磷污染。保护区内COD、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 170.36t/a、128.20t/a、25.27t/a,相较于污染负荷,水环境容量偏小。其中,总磷的污染风险最大,其环境剩余容量达到负值,应对其进行总量15.48t/a的削减。秉承公平和效益原则,总磷排放量削减分配中,畜禽养殖、生活污水、民俗旅游、水土流失各污染源的削减比例分别为44.26%、10.83%、40.90%、6.15%;氨氮的水环境剩余容量分配中,畜牧养殖的分配量最小、分配比例最低(14.16t、49.85%);畜牧养殖成为研究区内重点削减和控制的污染源。基于非点源污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其分配研究可为保护区水环境控制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对加强密云水库饮水源保护,控制上游污染源,保证水质安全,确保北京市民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水污染问题突出。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水污染趋势严重,据2006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实际年污水排放总量为8.66亿吨,COD排放量约为33万吨,超过环境容量约65%。渭河13个常规监测断面中,仍有76.9%的断面超过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汉江、丹江呈现污染加剧的趋势,水源保护区受到污染的威胁。水的供、用、排、处理及回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平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4):61-64,6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工程受水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缓解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区、5个用水部门,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区域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水源至用户的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约束条件,结合水源供水次序系数、用户用水公平系数、需水量、水源供水量等参数,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规划水平年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各用水部门中,生活、环境、航运、工业用水都可以满足,只有农业用水出现短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好,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较差,整个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性一般。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不同特点,包括调水工程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的影响、水源流域上下游与受水区的补偿关系、调水给水源流域下游带来的损失等。调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多源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包括成本与机会损失法、支付意愿法、价值损失法、生态足迹法等,考虑受水区用水量、水资源价值、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补偿量进行分担。由于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影响的复杂性,且调水工程布局向网络化发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是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技术;二是调水给水源流域上下游带来成本与损失的测算方法;三是调水给受水区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测算方法;四是系统考虑水源流域上游保护成本和下游损失及受水区效益,构建调水补偿关系和标准测算模型;五是对于网络化调水格局下补偿主体与对象的复杂关系,研发适用的补偿原理和标准测算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地方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引洮工程通水前,受水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资源承载力表现为人口和经济总量的严重超载,工程通水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水紧缺的局面。文章运用多目标分析法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方案对照分析得出,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实际人口处于基本均衡状态、经济总量呈现富余状态。说明引洮工程为受水区经济、社会、生态等事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工程调水使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从Ⅲ级上升为Ⅱ级,但对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因此,对地方政府而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和生态建设步伐,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应该是提高水资源效益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的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减少农业投入成本,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12个指标在内的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通过相关领域专家打分,确定了最能直观反映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并针对这些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农业源COD排放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化肥的施用量和第一产业用电量等6个指标权重值较大。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的应用,降低了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节省了水资源和化学肥料的消耗,增加了农村人均收入,但由于目前普及率较低,第一产业用电量依然消耗较大。[结论]黑龙江省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智慧农业的普及,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小农户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节水节电意识,减少水电浪费,努力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由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区内水资源总量少、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显著等,致使该区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究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是主要原因。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开发与保护并重,首先利用地表水,科学适度利用地下水,尽快引用黄河水。优先保证生态用水,重点解决能源重化工基地用水,限制并削减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9.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价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雄伟  周芬  郭磊  舒全英 《水利经济》2010,28(3):9-11,74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受水区为使用调水区的水资源支付资源水价的现实,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计算的3种方法:替代工程法、支付意愿法、效益分摊系数法,并以某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例,阐述了利用这3种方法计算水资源价值的原理及过程,旨在为确定类似工程的水资源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水资源禀赋的特征和区域比较剖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进行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结构与效率的动态变化和横向比较分析。通过西北地区产值增长所需水资源的来源计算分析,得知用水效率提高是支撑西北地区最近2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估计西北地区水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潜力。提出了控制农业灌溉面积、水价要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变化、发育集体或民营供水企业、从水权交易入手调整用水结构、发挥政府在增加生态用水中的作用、注重开展节水技术的负面影响的调研、慎重调水种粮等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并做出总结性评论。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3—2012年中国工业废水中的5类污染物,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和城镇化率的关系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拟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3次指数平滑法对工业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工业废水污染物中石油类和铅的排放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等污染物却不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预计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将呈现负值,而挥发酚、石油类和铅的排放量将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并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七大农区24省份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结果]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总量,但其环境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逼近,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略微的污染风险;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严重超出环境承载力,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可适当增加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加强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污染物质消减措施;强制实行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同时,还可以从节水技术、减排技术、作物耕作制度、农牧循环体系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该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针对氨氮单因子指标,采取野外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GIS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苏省农村水功能区氨氮指标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苏北地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整体低于其他地区,苏南地区水体的氨氮污染较为严重。(2)调查水体中氨氮含量秋季低于春季。(3)氨氮指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分布,形成了以无锡为主的显著高高区域和以徐州为主的显著低低区域。建议通过提高对工业企业氨氮的排放标,准督促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根据流域水质的情况,分期分批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脱磷除氮的功能;对集中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的治理;推广测土施肥的方法,减少农业的化肥使用量以控制氨氮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现状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灵敏度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模拟和比较了不同调控方案对区域未来氮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4种污染源向水环境排放的氮总量共计128.27万t,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排放比例分别为58.92%和33.53%,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氮污染源。如果不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2011~2020年和2020~2030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量将分别增加16.29%和18.78%;如果采取相关减排措施,2020年和2030年4个城市群的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量将分别比2011年削减15%和25%,并有利于实现区域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建议今后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氮排放调控的重点在于逐步削减肥料投入、合理优化用肥结构、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扩张以及促进专业化养殖畜禽废物循环利用等,主要控制地区包括武汉城市圈内的潜江市、孝感市、黄冈市和鄂州市,长株潭城市群内的长沙市和湘潭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市和鹰潭市,以及皖江城市带内的六安市和合肥市。  相似文献   

15.
潘海英  陆敏 《水利经济》2019,37(3):49-54
选取2002—2015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的水环境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分权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及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三类水污染指标呈现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赋予地方政府过高的环境管理自主权将不利于改善水环境治理效果;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产生负向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环境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不利影响得以强化。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政策干预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促使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负面作用逐渐趋于不明显,且有效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分权与水环境治理效果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环境分权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污染排放,其治理效应总体上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而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负向作用及其调节效应在中西部内陆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种养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进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当前确定区域种养的匹配问题是发展种养结合的关键。[方法]文章根据农田氮养分平衡理论,基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的原则,结合种植和养殖业年度统计数据,利用修正的氮养分平衡法估算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并分析全市各乡镇的种养平衡状况。[结果]2015年舒兰市单位农用地面积的实际畜禽养殖量为17.3头/hm~2(猪当量),理论估算出的单位农用地面积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为14.6头/hm~2(猪当量),实际畜禽养殖量已经超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在17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的实际养殖量还没有达到畜禽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如果考虑到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可销往外地的情况,当全市有20%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就能实现全市的种养平衡。[结论]在将来县域发展种养结合过程中,通过发展有机肥产业是缓解实际畜禽养殖量超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上限的可行办法,同时,应加强各乡镇的种养匹配的量化估算,科学规划各乡镇种植与养殖结构使之实现种养平衡,减少因种养不匹配带来的环境承载力负荷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为舒兰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南畜北移"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水平低,长期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覆盖率下降,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大,移民人口数量多,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重建,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力加大,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三峡库区污染源广泛,蓄水后流速减慢,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进一步恶化;分析了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两大问题:生态重建中的效益问题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和法制问题;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健全法制、发展生态经济等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我国渔业水域各种突发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本文基于水污染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管理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渔业水域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渔业水域主要污染物、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事发原因及事件特征。研究认为:(1)耗氧有机物、石油类污染物是渔业水域中主要的污染物,内陆渔业水域的污染事件是我国当前加强防污治污的重点;(2)企业违法或超标排放是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3)污水处理费用高、违规排污成本低,使得企业肆意违规排污;(4)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具有紧急性、危害性、复杂性和动态蔓延性4个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事件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应对突发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能力,有利于《水污染防治法》的落实,对于构建和谐渔区,维护渔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