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矿产资源持续供给能力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主要矿种保障能力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但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应综合提高我国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加强勘查、提高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同时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矿产资源安全和矿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矛盾不断显现,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业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文章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国情和供需形势,从矿产资源保障战略、矿产资源管理、生态文明与矿业发展、地勘行业改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矿产资源安全与矿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仅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国家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反映,也是资源安全程度的重要体现。为了科学地分析评价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文章从资源禀赋、国内供需、国际市场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形成包含三类基本指标十种要素指标的体系框架,建立熵权TO P S IS模型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方法,并以锰矿为例,对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经历了较安全、基本安全、较危险三个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08,(2):15-18
问:大家知道,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请问当前我国的粮食供需状况怎样? 答: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为5.015亿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大,增强矿产资源后备保障能力.建设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逐渐成为我国矿政管理的重要诉求。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中构建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规划体系,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是从国家的宏观需求和发展战略出发,保障大宗短缺矿产资源持续供应的地区。其特点是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特定的时空范畴。主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规模体系按行政区域可分为国家级、省(市、区)、市级和县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可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其特征是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规划程序包括明确规划目标、资料收集准备、区域条件分析、规划编制、保障措施制定、规划实施、规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级战略接续区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饲料粮供给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均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刚性增长,饲料粮需求明显增加。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2020年国内供需趋紧,市场价格明显攀升。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快粮食库存消化等大背景下,还需从提高玉米生产能力、促进饲料粮多元化进口、增强国际市场粮源掌控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从物质流视角看,出口工业制成品相当于"出口"矿产资源。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2017年净出口3万亿元的涉矿工业制成品。大量矿产资源通过这些产品流向国外。这导致了我国较高的矿产资源消耗量、较高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以及较高的矿产资源供应风险。以铜铝两种矿产资源为例,我国有一半以上的铜和五分之一以上的铝通过国际贸易间接转移到其他国家,出口转移份额大,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保障矿产资源安全是确保我国产业体系平稳运转的关键,需从全产业链构建矿产资源安全体系,加强国内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支撑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就是自然资源。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许多自然资源存在总量多、人均少,供需总体平衡、结构性短缺,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矿产种类齐全、总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但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土地、林、草、淡水等自然资源也面临相似的情况。因此,我国自然资源供给趋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必须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9.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其消费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障其供给安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收集整理了1978~2012年甘肃省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相关数据,运用速度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产量、供给、需求、消费量、库存消费比等方面,分析研究甘肃省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油料市场供给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油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处于紧平衡状态,自给率仅为76%左右,省外购进的量远远大于外销量,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产量的增长,食用植物油缺口较大,同时存在种植品种与加工品种、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区域性产销不协调之处。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了"以自给为主,贸易调剂为铺"的供给模式,提出了提高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的政策选择,为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对保障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虽然我国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问题,特别是重要矿产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有必要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集约利用,并从深层次上构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入世以来,随着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我国棉花生产在满足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同时,受耕地、水资源限制及比较优势影响,难以完全满足整个纺织行业原料需求,利用国际市场进口棉花弥补国内缺口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认清当前和未来我国棉花供需形势,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大,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应采取双控论和合理域概念模型,建立矿业风险投资与决策支持系统,在原有循环经济"3R"原则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的特点,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5R"循环经济,即遵循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复垦五项原则以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与自给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和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水平,提出未来我国玉米自给率目标及实现路径,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2017年我国玉米及小麦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进出口系列数据、2010—2017年世界人口大国玉米生产与进出口系列数据、我国玉米主产区及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数据、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数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示范田最高单位面积产量、未来我国玉米等主要粮食消费需求等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和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结果]玉米是我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自给率水平最高、生产优势最为明显、增产潜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粮食作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大国保持玉米自给。[结论]我国玉米生产具有相对优势,具有很大的降本增产潜力,是决定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要素,应将玉米与水稻和小麦予同样重要地位,继续保持目前95%以上的自给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矿业市场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矿产资源国情没有变,供应保障能力正在经受国内资源基础薄弱、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全球市场控制力和话语权弱等方面的挑战,加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隐患,更加突显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的严峻。一是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需求持续旺盛,供应"大头在外"的基本态势没有变。除钨、钼等少数矿产外,我国油气、铁、铜、镍等约2/3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均低于20%,资源供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虽然我国约有2/3的战略性矿产品产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蔡金水 《中国改革》2005,(11):24-25
尽管我国铁铜铝等大宗矿产资源严重短缺,能源矿产资源危机逼近,但在很多稀有金属方面,我国占有很大优势。在已探明储量的54种金属矿产品中,我国储量占世界第一位的竟有30多种,占前三名的则达40多种。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也占有巨大优势。矿产消费大国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是其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保护、运用好这些优势的战略资源,必要时做为我们的战略武器,换取更多我们需要进口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搞活城乡流通 驱动农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搞活流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当前搞活流通、扩大内需必须重视农村,因为我国农村仍有7亿多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但长期以来农民消费不仅在时间上滞后,而且在规模上偏小,有待于开发和拓展.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搞活城乡流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扩大农民消费,从而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释放,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其中尤其为国人所自豪的,是我国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并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粮食紧缺、供不应求的经济格局。自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5.12亿吨的顶峰,我国农业已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且年年有余。而对于占世界总人口近1/4比重的人口大国及粮食产(商)品消费大国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国家矿产资源能力系统,是从保障国家长期发展的需求出发,利用找矿增储、高效利用、循环替代及全球控制等综合手段,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建设,在中长期的时间尺度及危机时刻,都能全面而有效地保证我国战略矿产的稳定供应,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矿产资源能力系统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地质找矿工作,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的历史、现实及未来,为满足国家未来发展需求而迫切需要加强的全程性、综合性及动态性的系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小麦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保持着收获面积第一的地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全面多角度地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现状,找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科学合理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小麦生产和促进小麦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法测算了10年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并与小麦主要出口国进行比较。[结果](1)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小麦产量已达到1.29亿t,小麦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少量种植小麦,小麦的成本收益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不断走低。(2)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我国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16亿t,口粮消费占比80%,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也多分布在小麦主产区,中部地区省份消费缺口相对较大。(3)小麦的贸易量趋向合理,进口量达453万t,我国小麦的供需总体上保持了平衡,但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小麦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小麦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状况并未改善,好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新兴小麦大国的兴起为我国小麦的多元化贸易提供了契机。[结论]我国要坚持小麦生产以我为主的战略,做好政府服务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小麦高效优质生产,加大科技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等措施来保障小麦充分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