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在对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局(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量化分析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利益主体行为与发放林权证政策之间的博弈状况。研究表明,当林改户(林场职工)急需生活资金时,若政府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抵押贷款和活立木转让方式筹集资金,若政府不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砍伐未成熟林筹集资金;当林改户不缺乏生活资金时,无论政府是否发放林权证,林改户都会采取林木成熟后砍伐以收到最大经济利益。双方博弈结果表明,无论林改户是否急需生活资金,发放林权证都可以使国家和林改户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即将实施之际,研究天保区集体林改后林农的经营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调查分析了天保区集体林改后林农在管护方式、采伐、长期经营、林地林木抵押、联合经营、资金投入六方面的意愿,得出了天保区林农对林地资金投入愿望不强烈,大部分人具有抵押意愿,但并非用于林地投资等结论;并指出改革天保区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是天保区集体林改配套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天保工程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之间存在着天保工程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不明确;农户参与林改的热情不高;林改有关政策与天保工程措施相冲突;林农与国家利益如何协调等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国家与林农对森林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明确天保工程区开展林改的范围及分类保护;完善相关政策;调整林木采伐管理措施等相应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福建省尤溪县,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林木产权多元化、林木资源资产化、林权流转经常化等新格局。为适应林改后的新形势,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专家、教授合作,整合开发了手机短信码单管理、林政资源管理(采伐证与运输证管理)、林权证管理、林政信息查询、林权抵押管理、林业行政处罚管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业资源当中,集体林所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探讨在林改主体改革完成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通过加快相应的配套改革,促进林权和林木的正常流转,保障林业的稳定发展,进而实现林业经济和林业资源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魏远竹  张春霞  林玲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495-499,569
产权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的非公有制林业目前在林地和林木的产权上还受到一些限制,从而导致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本应享有的山林产权变得不完整,并由此引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改革林木的限额采伐制度和收购及运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山林产权流转制度,以期消除山林产权受限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管制强度如何影响林农采伐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采伐管理制度对林农采伐收入的影响机制基础上,运用南方集体林区7个重点林业县(市)采伐政策及21个村415个样本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林改后采伐管理制度的管制强度对林农采伐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林改后政府的采伐管制强度对林农采伐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该种负向影响是通过采伐量及林木收购价这两个中介变量产生的,即使在林木市场价会降低采伐管制强度对林木收购价的负向作用(中介效应)以及山林依赖度会弱化采伐管制强度对采伐量的负向影响(交互效应)客观背景下,该种负向作用依旧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采伐管制导致设租寻租行为的广泛存在。政府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简政放权"很有必要,具体说即是将采伐指标由县直接分配落实到户,进而可实现保护生态安全和提高林农收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逐渐显示出不利于改革推进的制约性。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福建省永安市对此进行了具体探索,提出了林改后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吕贤良 《浙江林业》2011,(11):16-17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林农保护森林安全的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明最提高,森林植被更加丰富,但是,随之而来的森林消防工作也日趋繁重。在完善林权配套改革的荩础上,丽水莲都区通过一手抓森林消防工作,一手抓政策性林木火灾保险,巩固林改成果,防止森林火灾大面积发生,降低林木火灾损失和林权抵押风险程度,促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福建省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做法,包括明晰山林产权归属,核发山林产权证书,以及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等,指出这是一次针对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分配体制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一轮林改的主要特色及其理论贡献:一是使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真正地分离,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到落实;二是理顺了林业生产与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指出2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三是在集体山林产权的初始界定方面实现了平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江西省500个农户的调查,运用行为选择模型与协方差分析法,对当前国家林改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林农的营林造林决策行为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林农的营林造林行为会受林农资源禀赋的影响,显著性水平表明,经济资源禀赋和收入能力禀赋是林农营林造林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动因。第二,林改政策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政策对林农营林造林行为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增加林农收入和稳定林农收入预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2005,(1):12-1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公司吸收社会公众资金合作(托管)造林的现象,具体方式是公司通过租赁、承包或其他方式获取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再转让给社会零散投资者,然后投资者再将林地和林木委托给公司经营,同时,公司在宣传中向投资者许诺几年后会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已取得的成效。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集体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林权证抵押贷款相关制度、森林保险制度等关键性制度障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林业权属的内涵及其政策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属问题是社会林业的关键环节,它是包括了授权、权利、责任等内容的集合体.社会林业权属分为林地和林木两种权属,而林地使用权是我国社会林业权属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权属关系。因此,保障林地使用权应是我国社会林业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场的林地和林木是营林经营的主业,也是林场顶梁柱资产.在维系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营运过程中,处于无可替代和置换的核心地位,在增加资源,增强资产,增大规模,增进收入,增盈扭亏经济运行机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角色.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景谷县197户林农融资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地林木特征变量和林农林改政策认知变量,其中,林地质量、林改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是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林业生产经营缺钱是否经常发生等因素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显著为正,林地离家距离和林地是否缴纳承包使用费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林农、金融机构和林业行政部门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权流转是林地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的流通转移,是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变现,促进林地向经营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经营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解决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林改前和林改初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林权流转行为,造成了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群众意见大,阻碍流转效益的提升,伤害到林农利益,并留下很多隐患.本文基于龙岩市的林权流转现状,对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的措施和对策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浅谈湖南省林地流转的冲突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林改试点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林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与制度冲突主要有:早期非规范流转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多、流转市场建设滞后、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缺位。为此,提出林地流转制度建设建议:包括妥善解决非规范流转的遗留问题、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成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试行林木林地储备等。  相似文献   

20.
宁陕县森林资源丰富,在集体林综合改革中,"五级书记抓林改",坚持制度创新、问题导向、风险可控、综合配基的基本原则,实行高位推动,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一项长效财政扶持制度、一个公益林管理经营体系,一个林地林木流转机制、一套集体林综合改革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