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地下空间立体开发趋势及其制度创新需求,构建立体空间一级开发制度,以期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实践问题解决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渐进性、不可逆性等特征,预先确定产权边界并划分三维宗地极为困难;由于制度建构的维度之别,现行土地一级开发难以容纳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情境的一级开发需求。研究结论:区分土地空间与建筑空间,沿着工程手段实现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客体特定化的方向,将三维地籍管理理念引入地下空间开发,从法律地位、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和管理流程等方面构建立体空间一级开发制度,以化解地下空间三维宗地划分技术难题和行政管理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依据《物权法》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区分设立,以明晰权属、准确登记。研究方法:借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理念,通过楼面地价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建立专有部分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复合型法律关系,用建筑面积与高程的组合,构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用地使用权的关系,明析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位。通过对地籍调查方法的细化,解决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举例说明。研究结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提出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填补了实际操作中的空白,与现在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紧密衔接,对研究土地空间利用的不动产管理问题具有积极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资源之一,具有占地少、容量大和温度稳定性、隔离性、防护性能好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建设节地型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昌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坚持控总量、稳增量、挤存量、放流量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部署全年工作时,强调要推进城市立体开发,保障城市合理用地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土地资源,加强地下空间土地资源管理,是摆在南昌市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属性,为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土地三维空间利用特别是地表、地上的利用取得了进展,但地下空间的规范利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土地登记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管理手段,将土地登记应用于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是适应土地"产权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的基本保证.另外,土地登记制度渐趋完备,土地登记成果与土地动态监管数据功能契合、规范匹配,为土地登记制度应用于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土地登记成果在建设用地动态监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工作的强力推进,河南省睢县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方面的压力逐渐凸显。为有效遏止违法违规用地的发生,睢县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开辟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形态竖向开发,不仅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是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问题愈受关注。事实上,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的典型案例。如:上海世博园采取地下地上统一设计、地下空间统一建设的开发策略,地  相似文献   

8.
临时用地管理制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针对用地范围不明确、重审批轻监管、重使用轻恢复等问题,深圳市从顶层制度设计、开展专项处置行动以及构建信息监管系统等三个方面加强临时用地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临时用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转移特点,构建以土地保障与监管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技术集成框架,明确集成方法、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进行集成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以工作流为核心的产业优选、用地保障、空间引导和用地监管的集成系统,可以实现产业用地的合理保障和有效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土地动态监管是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国家耕地保护体系的建立,实施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动态监管机制,对于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甲公司计划在A市进行地铁项目开发建设,是否可以取得该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解答一、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供利用的土地日趋减少,为了节约利用土地,很多大城市都开始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的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现代公司开发建设地铁,首先须解决的就是土地权利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地铁项目所代表的这部分资产权属是否明晰,这也将成为未来产权顺畅流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空间遥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手段,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精度高、现势性强、弥补人为性偏差等优点.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在土地利用监管中起到保证土地规划执行力度、严格土地批后监管和加强地类管理的作用,尤其在经济效益方面,能有效避免由于违法违规用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因子三维建模,进而通过布尔减法获取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在资源量。研究结论:北京中心城区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可有效地估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为城市立体用地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也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出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于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现状和管理现状,针对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地下空间资源摸底调查、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机制、规范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管理等措施,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构建设用地空间。分析了我国土地政策促进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城乡用地供需错位、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置换指标区际交易机制不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转换、置换指标跨县区流转、土地增值收益共享、规划引导4个方面构建了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空间重构机制;并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衔接,强化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本文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原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城镇发展的关联性。最后,从盘活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发展地下空间、确定差别化用地政策和明确项目用地供应时序等方面对促进江西省城镇用地科学利用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度层面上,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立法缺失,缺乏专门具体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机构,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战略。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明确地下空间权,建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专门法律,完善地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规体系;二是建立明确具体的地下空间开发专门管理机构,在该机构内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机构(单位)的管辖范围和执法力度,针对各个地下空间的分支领域进行具体明确的管理;三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总量、需求量、已开发量以及保留待开发量等数值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制定综合的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正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武汉市从土地管理的视角出发,着力解决地下空间的价格机制、供地方式、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权属登记等问题,推动了地下公共停车场、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地铁上盖等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公开交易。健全地下空间价格机制土地价格的形成和确定是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成功出让的必备前提。对于经营性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调研事实,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相关主体优化用地意识不强、宅基地和产业用地粗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监管缺失等问题,指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乡村振兴等乡村发展新战略,从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供给侧改革、建设完善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强化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优化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混乱,而现有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存在理论与方法缺陷。文章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及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研究内容不健全、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和空间描述为主等问题。建议未来该领域研究应跳出传统土地管理相关理论,多学科交叉,探索地理学、经济学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的理论框架;基于空间格局—演变机制—优化配置的思路,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变动力模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与人口/产业的相互影响模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模型,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与人口/产业的协调机制、城乡联系机制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优化3方面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