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浙江丽水市创新竹木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合作社产生的原因和运作机制,指出了林农面临信贷约束和贷款手续繁琐是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合作社产生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努力吸收社员、在稳定核心职能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取合作社剩余等建议,以促进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第一个村级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合作社——浙江省花桥村村级惠农担保合作社的典型案例调查,文章深入分析了花桥村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题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惠农担保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健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与防控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担保品竞争视角,本文使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和贷款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林权纳入担保品后,总体上提升了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加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但在担保品竞争环境下,林权属于弱势担保品,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因此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不同农户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即对无信贷排斥群体有效,对信贷排斥群体无效。进一步分析表明,缓解林权抵押约束对其他资产抵押群体和保证贷款群体有效,佐证了以上结论。本文还发现,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地方政府设立风险处置基金或林权收储机构,可以提升缓解林权抵押约束的政策效果。以上结论表明,在农村金融市场担保品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开展各类担保制度试点和改革,需考虑和提升担保品相对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实施始终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关键人物访谈、二手资料查阅等方法,从整合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各方风险防控3个方面总结了福建顺昌县林权收储担保工作的经验做法,从借贷两个维度实证了顺昌县通过开展收储担保工作促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所取得的成效。该研究旨在为实践部门开展林权收储担保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也延伸了林权抵押贷款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2011年底,云南省16个州市的96个县(市、区)都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达74.1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云南省各项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制度十分健全,林业、金融、财政等部门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配合十分紧密,在创新贷款方式、完善贷款服务、制定贷款优惠措施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但是从目前来看,林权抵押贷款还是存在缺乏政策支持、贷款期限和利率不符合林业实际情况、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结合林业实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辽宁省林权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辽宁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规定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定义,介绍了抵押物的范围、评估办法以及贷款的用途、比率、期限和利率。认为林权抵押贷款目前尚存在缺乏政策指导,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较少,贷款利率过高,融资成本高,贷款范围过窄等问题。提出了应规范操作,制定适宜林业生产特点的信贷政策,建立多机构参与和多渠道融资模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浙江农村信用担保现状分析 浙江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的先行者,近年来在多地开展了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如温州市在被批准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在大规模的金融改革计划中,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一大重点,同时尝试扩大担保范围,以方便农村金融贷款,提高农村贷款数量;丽水市被列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后,从自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以及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出发,开发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创新模式,并为林权抵押贷款完善了理论基础、模式设计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供给两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因素,得出阻碍林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户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金融机构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在此基础上,以福建省三明市推行的金融产品"福林贷"为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提出通过开发提升涉林金融产品,健全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探索简化林权抵押评估手续,消除影响林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障碍因素,提高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市为倒,利用对辽中、法库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资金使用去向、满意程度等,剖析了非贷款农户未参与抵押贷款的原因,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有48%的农户将抵押贷款用于扩大非林业领域生产活动,这与国家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初衷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贷款利率高低和还款期长短等因素对林权抵押贷款有显著影响,即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利率较高和贷款期限过短是制约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非贷款农户不选择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林区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数据研究认为,目前农户山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生产性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丽水市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辽宁宽甸农村信用联社在全省率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历程与效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截至2007年6月末,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00万元,实现了自身业务发展增效,农户的实惠,生态等得保护的多赢目标。其抵押贷款实践表明:农户需求呼唤更多贷款品种,林权改革催生林权抵押贷款,政府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构建哈尔滨市农村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尔滨市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的探索实践,剖析了哈尔滨市在林权抵押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力度,尽快出台哈尔滨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完善服务功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建立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创新评价机制和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保障和补偿机制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法律、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评述了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实践;论述了可供贷款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规模与有效需求规模;设计了贷款运行架构与模式;提出了抵押贷款的风险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模式与相关做法,林业与金融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了银林合作机制。其抵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明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物,科学确定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配套改革。农信社在林权抵押贷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构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效果仿真模型,预测政策效果未来走势并寻找优化途径。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G1法、熵值法。研究结果:(1)家庭收入是政策效果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贷款可得性是政策效果最有效的正向影响因素;(2)贷款期限、贷款获批比例、农户信用等级均为政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农户信用等级是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3)贷款利率是政策效果的较为敏感影响因素。中小型农户贷款响应对利率的提高有较强的敏感反应,而对利率降低敏感度不高。研究结论:提高贷款可得性、适度延长贷款期限、提升农户信用等级是优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从政府、金融机构、贷款林农等多个角度解析了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财政贴息、林木类型和种类、交易成本、政府管理等因素对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完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是解决农村地区资金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径,该文以重庆市开县农户调查为依据,从农户意愿角度阐明推进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必要,运用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性,揭示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需求特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农户经济活动类型、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抵押土地意愿影响显著。为推动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开放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进农村土地抵押贷款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丽水市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及其额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对贷款有需求;农户存在以中长期生产性借贷为主的潜在贷款需求特征;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的因素;公益林大户相对于公益林小户贷款需求意向更为强烈;家中发生大事、政府贴息、贷款期限、林权抵押贷款经历均对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和需求额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贷款用途限制对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和需求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政府机构应鼓励各地加大贴息力度,为农户提供融资增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户应注重自身资源禀赋的积累和利用,政府及各地基层、相关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