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黑龙江省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25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395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297 hm2,表明黑龙江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1996-2005年柳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赤字由1996年的0.2094 hm2上升到2005年的1.5786 hm2,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合柳州市实际,从能源、土地生态承载力、宏观政策及具体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消减人均生态赤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浙江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9891hm2人,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879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7012hm2/人;表明浙江省的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全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200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989971 hm2/cap,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仅为0.248955 hm2/cap,生态赤字达2.741016 hm2/cap,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表明湖北省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在分析湖北省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目的:评价和度量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为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结论:对杭州市1995年~2002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表明杭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3491 ha增加到2002年的1.7709 ha,8年增加了31.26%,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563 ha减少到0.6130 ha,8年减少了6.60%.生态赤字呈逐年递增趋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则呈逐年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模型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南京市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2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3hm2,出现生态赤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最后结合南京市具体情况,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2002年生态足迹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北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湖北省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289hm2,表明湖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土地消费方式和土地特点的分析,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根据湖南省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5年的土地消费情况,得出人均土地消费量为1.1042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8139hm2,人均土地消费赤字为0.62287 hm2,这表明土地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该研究结果对编制湖南省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疆2000年~2009年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计算了新疆近十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0.944594上升至2009年的2.115631,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从0.4080156538降至0.3427807945,逐渐扩大的生态赤字说明新疆的生态安全情况恶化,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济宁市2005年资源消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济宁市的生态足迹为5.1559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4436 hm2/人,生态赤字为4.7122 hm2/人。这说明济宁市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890hm2,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92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968hm2;生态足迹及其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对甘肃省与其他一些区域的生态足迹和单位生态足迹所创造的GDP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甘肃省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效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态安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生态足迹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综合评定2009—2015年川西南高原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1) 2009—201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 490 hm~2增加到1. 642 hm~2,人均生态容量逐年递减,人均生态足迹远低于人均生态容量,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2013—2015年,出现上升,资源利用效率开始下降。(3) 2009—2015年生态压力指数由3. 081增长到了3. 907,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由2009年的1. 260下降到2015年的1. 217。[结论]甘孜藏族自治州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远高于生态系统本身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川西南高原地区所承受的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生态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泉州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生态足迹和其动态过程.研究显示,泉州市2000-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的六年均值分别为2.614、0.275、-2.371公顷.表明泉州市的生态足迹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处于一种环境超载、生态极限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生态足迹测度与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该文对湖北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89786hm2/人增长到2.4075hm2/人,增加了26.85%;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保持在0.54hm2/人左右,以耕地所占比重最大,达67.6%;研究阶段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生态强度指数增长快速,其指数均大于1,说明湖北省处于生态高负荷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