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新金融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合规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得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失灵的困境。究其本质,金融监管困境的症结乃是长期以来监管机构所持之轻"道"重"术"的金融监管策略。因此,对于当前所面临的金融监管困境之有效纾解路径乃是重塑金融监管的"道"与"术"的关系,通过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为双峰监管目标的目标监管,依据实践理性而为的监管实验,以及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持续的监管互动,塑成"以道御术"的金融监管"道""术"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解读了2016年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银行业监管政策体现在规范不良资产统计,防范信贷风险掩盖行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强化科技创业金融服务.证券业监管政策体现在抑制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风控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券商资管等跨市场业务发展.保险业监管政策体现在规范通道类业务,防范潜在风险;规范保险资管业务资金投向,限制加杠杆.总结了金融监管政策特征在于强化监管政策协调、弥补分业监管漏洞、增强监管有效性,各金融行业全面"去杠杆",防止跨行业监管套利,督导金融业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分析了金融业监管仍存在部分业务仍有待制度规范、金融监管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等不足,并提出了强化部门联动、密切关注金融业务创新、细化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创新规范性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监管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2016年5月首创“监管沙箱”政策,旨在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的“监管实验区”.在分析“监管沙箱”的运作机制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监管沙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借鉴意义,提出应通过建立“沙箱”测试机制、实行创新产品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监管环境等措施,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双  刘鹏 《新金融》2017,(3):43-47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监管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如何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2016年5年首创“监管沙箱”政策,旨在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的“监管实验区”.本文在分析“监管沙箱”的运作机制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监管沙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借鉴意义,提出应通过建立“沙箱”测试机制,实行创新产品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监管环境等措施,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规章影响商事合同效力的路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司法对合同无效的认定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违反行政规章等公法规定的合同一般不会导致私法上效力的否定评价,也即行政监管的评价与司法审判的评价各司其职、互不影响。但最高法2018年的两例典型判决打破了司法裁判与行业监管相互独立的局面,两者对金融领域交易的评价标准出现交叉趋同,金融审判呈现监管化的趋势。违反金融监管规章的合同借助"公序良俗"条款被认定为无效可能成为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金融审判的通常做法,但学界对此多有质疑。在"强监管"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司法如何平衡公权管制与私权自治,兼顾政策协同与司法独立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的演变,金融监管的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金融监管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道德风险和外部性这两个监管的理论基点出发,梳理了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特征与金融监管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监管目标与金融监管评价体系的差异性,构建了以发展贡献度、社会满意度、改革进步度、依法合规度和监管配合度等"五个维度"为核心内容的"CATCH"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本文对"CATCH"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初步评价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CATCH"监管评价体系和更好地以此服务于监管目标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9.
国库监管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活动安全有效运行,必须加强国库监管。在目前条件下,如何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提高国库监管有效性,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涛  赵圻 《中国金融》2021,(3):84-85
金融科技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和发展,为监管科技的发展应用提供了现实诱因及施展舞台。如何在促进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趋利避害,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等金融风险,成为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全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作为监管科技的策源地,英国通过创设包括TechSprint在内的系列监管科技政策工具,积极推动监管科技创新应用,成为全球监管科技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陈捷  陈霄  李黎 《西安金融》2011,(10):16-18
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典当业的洗钱风险,成为摆在反洗钱监管部门及典当业管理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典当业的现状,分业务环节对典当业潜在的洗钱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在FATF“反洗钱40条建议”的框架下,对如何防范典当业的洗钱风险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次贷危机至今,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始终着眼于防范传统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却忽视了新兴的全球稳定币及其所引发的支付方式变革。全球稳定币诱发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不仅包括因为替代法币支付功能从而加剧金融功能的脆弱性,还包括加深金融结构集中度与金融网络复杂性。同时,全球稳定币给既有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造成监管信息滞后、监测制度缺位、货币政策失灵以及监管机制碎片化等诸多监管挑战。因此,重塑功能监管的监管理念,创新Regtech监管手段,革新传统监管政策,并推进合作主义规制,是当前金融监管层有效防范全球稳定币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举措。我国也应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稳定币的监管机制,制定或完善国内的相关监管政策,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遵照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了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流动性监管指标因存款增长不足而导致的优化困难、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监管难度因商业银行同方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效果尚需评估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我国亟需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差异化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建立业务数据动态报备制度、及时更新与修正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虽已逐渐将保险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但现有的监管措施过于简陋,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为此,在厘清保险系统性风险内生性根源与制度性根源基础上,反思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既有监管规则之不足,认为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应然诉求是建立金融机构协调合作机制的法制化路径、提高保险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与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监管更加重视。在后危机时代,诸如金融监管如何克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如何防范和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如何从监管的角度保障金融和经济的稳定等等问题需要监管当局的重新审视。而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梳理便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为其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道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困扰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栋 《金融论坛》2005,10(12):10-17
在金融业中,与其他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控制。从披露的典型案例看,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呈“长期交易、权力寻租、上下皆为、内外勾结、损失惊人”五大特征,其成因除了产权制度缺陷、治理结构失衡、激励机制扭曲、约束体系软弱、考核制度异化之外,由银行改制转型引起的文化缺失、心理恐慌、财务重组等则进一步加剧了道德风险。为此,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下而上、由形入神、由内向外、由近至远”六大原则,从完善治理机制、创新激励手段、培育治理文化、注重外部治理和重构股权结构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抑制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该市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监管的疏漏,衍生工具市场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市场的监管改革,但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力度成为学术界和业界争议的焦点。就我国而言,发展衍生工具市场虽然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但以审慎原则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而商业银行也应根据资本水平和业务实际,审慎选择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成虎  孙景  陈靓 《金融论坛》2006,11(2):16-22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