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政策干预较多的时期,我国跨境资金大幅流入或流出压力主要体现为外汇供求缺口变化方面,相关风险衡量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部分传统指标,如外汇储备变化、银行结售汇差额等。在未来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常态式政策干预将逐渐退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仅靠传统指标可能无法准确衡量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本文基于跨境人民币角度,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跨境资金流动关系简要分析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就其评估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国际收支货币存款项目余额与国内外汇存款变化的差异分析法测估中国地下资金跨境流动的规模,并对地下资金跨境流动与汇率偏离程度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汇率的偏离程度与地下资金的跨境流动相互影响,汇率偏离程度越大,跨境流动地下资金规模越大;本期跨境流动的地下资金增加对下一期汇率的偏离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进入多重均衡状态。在给定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累计较大顺差、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变化仍有可能对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和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境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变,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2015年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并形成经常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一顺一逆"的国际收支新格局,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后人民币汇率、境内外利差等因素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一顺一逆"新格局下,主要受境内外利差、国内外通胀率变化等因素影响,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预期和经济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进而围绕引导短期跨境资本合理流动、防范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短期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的冲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经济复苏仍未达到预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失衡加剧了全球金融不稳定程度,汇率波动幅度、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逐渐增加,对我国金融稳定状况产生极大影响.本文运用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研究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风险的动态冲击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对金融风险状况产生影响.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汇率贬值在初期会一定程度改善金融风险状况,而贬值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形成不良的贬值预期,促使本国的金融风险状况恶化.跨境资本流动尤其是热钱规模越大,金融风险指数越大,本国的金融不稳定程度随之增加.总体而言,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的增大,极易恶化本国的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跨境资金流动、人民币汇率预期、境内外利差是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的三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这三者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考察这三个因素之间的长短期内在影响效应,并根据实证分析结论,从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与深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大局着眼,就营造和谐市场环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跨境资金规模日益扩大,并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对跨境资金流入的特征、形态及推动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有效使用国际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能有针对性地应对异常资金流入对本国资本货币市场的冲击.本文对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利差、汇率预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显著影响,分析提出调控货币升值预期的重要作用.指出现阶段经常项目跨境收付是我国跨境收付的主要构成,货物贸易及直接投资是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压力的主要来源.资本管制可能改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结构,上述结构与我国资本管理现状密切相关.本文还从国际金融秩序重塑、深化本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管理手段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建立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矩估计得出市场预期的具体数值,并运用动态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利率、汇率、房地产价格等市场预期对安徽省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汇率预期对跨境资金流动长期影响最大,而利率预期对跨境资金短期双向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并得出了各预期因素的具体长短期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市场预期提出了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堃  王洪波 《南方金融》2003,(12):41-42,54
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跨境流通的人民币资金被吸收纳入两地银行正规流通体系,开展相应的国际收支统计势在必行。如果通过我国内地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对内地香港间人民币跨境流动开展国际收支统计,资金统计将缺乏完整性,因此有必要以专项统计形式开展内地香港间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国际收支统计,并将统计信息应用于相关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长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形势进行了预判。基于实证结果,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受利率、汇率和经济基本面因素影响,并从宏观层面论述了我国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策略,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措施。本文认为,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应协同推进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外监管协作,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框架;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应转变外汇监管制度,创新微观审慎工具,完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了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机制,并以美国为外部经济代表,基于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主要来自短期资本流动波动;分类看,其他投资波动较大;方向上看,流入波动要大于流出波动。(2)利差、汇差、资产价差(股指变动差异和房价变动差异)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汇差和资产价差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尤甚。(3)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变动对资本流入的影响比对资本流出的影响更明显。(4)近年来,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减弱,汇差和资产价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增强。结果说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要关注其他投资资本流动大幅波动风险,同时注意防范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共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对人民币供给形成冲击,即产生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强度及其传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供给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而有所增强;从传递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作用效力较弱,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联性很强,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在人民币汇率作用于国际收支这一传递环节发生了较大减损。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不利扰动,近期首先要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预期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其次是推进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切断或弱化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递路径。从长远来看,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3.
日益活跃的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波动的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金融中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球79个国家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以及"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存在与否。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会增大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剧金融波动,对一国金融稳定造成强有力的威胁;跨境资本巨额的流出与流入均无助于金融稳定;跨境资本流动会通过影响金融中介的风险感知来改变其风险承担行为,最终会进一步放大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负向作用,即存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因此,中国应坚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与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严守资本充足率这一重要风险防线,加强对跨境资本和金融中介行为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Adjustments in bank leverage act as the linchpin i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at works through fluctuations in risk-ta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we find evidence of monetary policy spillovers on cross-border bank capital flows and the US dollar exchange rate through the banking sector. A contractionary shock to US monetary polic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cross-border banking capital flows and a decline in the leverage of international banks. Such a decrease in bank capital flows is associated with an appreciation of the US dollar.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初,我国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净流人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也面临较大挑战。2014年2月下旬特别是3月份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推动我国国际收支逐步实现自主平衡。三季度,我国外汇供求关系继续趋于平衡,这是3月份汇改新成果的进一步体现。从2014年前三季度的外汇供求表现来看,新汇改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应抓住当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观念渐人人心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内容,运用广西2012年服务贸易跨境收支数据,针对改革对服务贸易跨境收支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改革既利于疏导服务贸易资金高效顺畅流出,又利于防范异常资金流入,还利于发挥乘数效应,促使逆差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刘连舸 《金融研究》2022,500(2):1-20
跨境金融的驱动因素和结构特征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厘清全球跨境金融的规律特征,对我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周期、全球流动性、金融结构和监管政策等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跨境金融活动呈现规模下降、结构调整、流向分化、主体切换和风险变化等特征。同时,银行跨境业务呈现综合化趋势,数字化转型提速,经营稳健性明显增强。我国跨境金融规模稳步增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持续增强,在全球资金循环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境金融的规模和结构还将发生深刻变化,风险日趋复杂。应引导形成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征相匹配的跨境资金结构,平衡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充分发挥银行业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套利、套汇和套价三类因素共六个变量,采集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中国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分析三类因素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解释;在三大因素的可解释部分中,套汇因素的影响最大,且主要表现为预期汇率驱动,套价因素的影响次之,其表现为股价和房价驱动,套利因素的影响极弱。这一结论与中国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现状密切相关,同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测管理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FAVAR模型,根据中美两国1985-2010年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民币升值能否纠正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退税和中美两国GDP增长率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带动作用显著,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反向调节效果不明显;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跨境资本在中国境内存在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和套利收入,能够有效削弱国际资本对购买力损失风险的敏感性,使得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在人民币升值作用受到制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追求宏观经济目标时将面临"三难选择",希望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成效不明显,应通过结构调整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