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财权与企业财务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缔约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因为对企业契约结构的不同理解和缔约要求所形成的利益冲突,要求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即企业财权主体之间财权契约的动态运行与优化,将剩余财务控制权和与之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各主体之间进行分散对称安排,将可能达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动态均衡状态并提高企业效率。本文在企业财权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有助于企业财务理论从技术性向制度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刘秀 《财会学习》2018,(2):226-227
以A集团为背景研究我国企业的财务目标,通过对几种财务目标以及财务目标与代理冲突、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应该采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能够兼顾企业各方的利益,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影响其披露内容和披露行为的,并构建以利益相关者需求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财务信息披露体系,满足各利益相关者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提高公立医院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 《现代会计》2005,(1):47-48
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金融会计》2005,(6):13-15
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  相似文献   

6.
财务治理效率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线。在将公司本质界定为利益相关者产权契约联结体的基础上,推演出财务治理效率论说,其核心思想包括:公司产权契约的核心是公司财权契约;财权契约不完备与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务治理问题的产生;财务治理的本质是剩余财权配置,根本目标是实现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是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基本衡量标准是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对比。  相似文献   

7.
崔金辉  章雁 《上海会计》2010,(10):16-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已将财务目标由"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纳入财务治理模式,并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与相应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既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又充分发挥其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大型外商跨国超市集团在中国的财务管理实践为例说明,大型超市集团在财务组织设计和变革中如果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和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就可以提高财务部门的效率,加强对业务的监控和支持力度。财务组织设计和变革一般包括辨识利益相关者、确定财务组织目标、重组财务流程和建立财务组织、建立业绩评价体系等四个步骤。案例分析表明,在降低人事费用的同时,财务重组改善了与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与顾客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并对企业整体绩效的改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本案例所采用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对其他类型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务冲突是制约母子公司关系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往关于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研究主要关注双方的显性契约,对隐性契约的研究十分缺乏。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母子公司关系研究中,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根源。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母子公司的态度与行为不仅受显性财务契约的影响,而且受心理财务契约的影响;显性财务契约只能为母子公司关系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其执行效力建立在缔约者心理认知的基础之上;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是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纾解策略与重点应依据冲突的生成机理与母子公司的组合类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寻求对自己有利结果的行为。盈余管理的动因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的需求动因。在企业的一系列契约组合中,企业管理当局与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客观等相关者利益不一致,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利益主体的利己性等。使企业管理当局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内在需求。以提高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达成合约时的条件,如争取有利的报酬、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污染行为突破了环境的承载力。环境恶化促使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要求不断提高,进而给作为企业资金供给者的商业银行带来了经营风险。中国绿色信贷业务中存在着制约实施效率的外部障碍,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银行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banks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bank monitoring on the borrower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ur analyses suggest that a borrowing firm’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generally decreases as the strength of bank monitoring increases. The strength of bank monitoring is measured as (1) the magnitude of a bank loan, (2) the reputation (rank) of a lead bank, (3) the length of a bank loan, and (4) the number of lender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bank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dependent firms. We further examine other bank loan characteristics (collateral, refinancing, loan types, and loan purposes) and their effects on borrower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ur analyses show that collateral and loan typ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orrower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while refinancing and loan purposes have no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tests how market misvaluation affects corporate innovation. Unlike the “catering effect” observed in the US, we find that estimated stock overvaluation in China is strong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innovation, conforming to our “risk-aversion” hypothesis. In China, misvaluation affects innovation via finance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channels.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non-state-owned corporations than in state-owned corporations. Stock turnover rate 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play moderating roles in the effect. The evidence sheds li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risk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an emerging marke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MBO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对其余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导致MBO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缺陷诱使管理层追求“制度性套利空间”的动因强化,MB0部分收购模式的固有缺陷引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恶化,以及MBO制度约束导致管理层行为扭曲。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4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会计稳健性对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小;反之,公司治理水平越低,会计稳健性对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大.会计稳健性和公司治理均有助于抑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且具有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e costs and the benefits of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s can be analyzed. The most important conclusion is tha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pursued to enhance shareholder value. Although systematic hedging of all variation in the net cashflows may be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management, such behavior is inconsistent with maximizing firm and shareholder value. The extant empirical evidence cited is supportive of the notion that the strongest motive for risk management behavior is the avoidance of financial distress. However, there are offsetting costs to consider as well. The existence of these costs makes it imperative that shareholders understand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投资的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蓓  袁建国 《会计研究》2007,(12):76-81
近年来,新兴的行为财务学将管理者与投资者非理性纳入企业投资研究视野,有效弥补了理性人假设下传统理论的不足。本文就这一领域研究进行梳理,着重总结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从众心理和投资者情绪对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的主要贡献、关键问题、政策含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以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8.
公司管理层发起恶意收购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多是与公司财富的增加和股东利益的改善相背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约束管理者行为,恶意收购将有可能导致公司财富与股东利益的损失。在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公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恶意收购的鼓励可能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423,自引:13,他引:423  
内部控制的嬗变告诉我们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 ,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 ,应采取双管齐下和分步走的战略。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应抓住的关键问题是 ,健全管理机构 ,厘清管理权责 ;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 ;强化预算管理 ;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We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n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for insurers. Our unique data set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re complete measure of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behavior. Specifically, we include hedging-driven usage of not only derivatives but also insurance. To address potential endogeneity, we utilize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S 123R that required firms to expense stock-based compensation at fair value. We find that the decline in the convexity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following FAS 123R led firm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primarily through increased demand for insu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