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出发,引出在理论界对于诈骗罪欺骗的对象争议比较大的几个问题,如法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机器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无处分能力的人能否成为欺骗的对象以及欺骗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性,进而表明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林鹂 《金卡工程》2010,14(1):130-131
行为人经合法程序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之后,由于情势变化而产生了非法占有目的,并通过制造虚假账目谎称经营亏损、或以伪造借据、打虚假经济官司将贷款抵押物隐匿转移等欺骗行为,逃避还本付息的义务,对于这种行为的定性理论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此行为应构成普通诈骗罪,而非贷款诈骗罪、侵占罪或合同诈骗罪,并着重从行为的客观方面论证其构成要件该当性。  相似文献   

3.
"窃用"支付宝账户行为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我国目前没有必要像德日那样增设"使用计算机诈骗罪"。在犯罪对象主要是被害人的情况下,"窃用"支付宝账户后的转移资金行为应该按照主要手段暨处分意识说来进行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辨析;在犯罪对象只是计算机的情况下,倾向于认定为诈骗罪,只有在窃取他人账号后的冒用行为才认定为盗窃罪,实践中也要注意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分。支付宝可以成为被骗的对象,而真正的被骗者却是平台背后的所有人支付宝网络公司,在冒用他人支付宝账户的情况下是存在三角诈骗情形的。  相似文献   

4.
林金通 《时代金融》2008,(11):127-128
本文深入分析了贷款诈骗罪的法律界定,指出了司法认定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着重阐述当前立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立法完善贷款诈骗罪的建议,以求实现刑法保护信贷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任飞 《金卡工程》2010,14(8):218-218
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冒用"纵然大家都知道,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冒用"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在这种新形势下也将面临一个个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界定"冒用"行为,"冒用"方式,"冒用"对象,以及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冒用"行为的定性是解决信用卡诈骗罪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张雄 《金卡工程》2010,14(10):142-142
诈骗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多发犯罪,由于我国刑法对诈骗罪规定的是简单罪状,没有明确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对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一般都是学理解释。有学者认为,从客观要件看,诈骗罪在客观方面必须表现为一个特定行为的发展过程: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交付)财产——行为人获得或者使第三者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般认为,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交付财物是构成诈骗罪的必备要件,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主要区别点即在于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是在陷入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愿"交付财物。因此,正确认识"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并自愿交付财物"是认定诈骗罪的关键,也是区分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类犯罪的关键,本文试就此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用信用卡的犯罪越来越多。而信用卡诈骗罪更是信用卡犯罪的典型。本文将对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和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几个容易混淆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对涉及滥用贷款行为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和骗取贷款罪三个罪名.刑法条文对三罪中取得贷款的手段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它们的本质特征都在于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并且对心理事实的虚构和隐瞒也能构成相关犯罪所要具备的欺骗手段.而行为人在骗取贷款过程中的主观目的的差异便是三罪名之间进行区分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诈骗罪是多发性犯罪,司法实践中又常有争议。本文针对认定诈骗罪既遂与未遂各标准之要点,结合诈骗罪犯罪构成及罪质特征进行剖析,得出"失控说"为区别诈骗罪既遂与未遂之标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几个实务中易产生分歧的案例,以期能在司法操作中统一认识、罚当其罪。  相似文献   

10.
蒋宏伟 《金卡工程》2010,14(7):124-124
合同诈骗罪作为新型经济犯罪,既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鉴于本罪认定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对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剖析,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此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方艳  方方 《理财》2001,(10):34-34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而形成的纠纷。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两者界限的关键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必须从主体资格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有无履行合同的行为、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后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判断。#$主体资格是否真实,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利用合同…  相似文献   

12.
郭长忠 《山西财税》2006,(12):33-3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器和稳定器。与此同时,围绕金融活动的各种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就金融诈骗罪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及特征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已成为严重的金融犯罪之一。本文主要从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着手,分析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并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情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要抓住的几个重要问题陈森义,艾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要求国有企业尽快转换机制,以全新的面貌参与市场竞争,迎接新的挑战。国有企业能否顺利转换机制,已成为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能否抓住转换机制过...  相似文献   

17.
一、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一)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特征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法条中规定的五种行为方式。第一种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诈骗保险金。所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违背法律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在保险对象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金融诈编罪作为新刑法规定的特定类犯罪,是从旧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概念既有沿袭性又有独特性。学们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诸种不同看法,本对金融诈骗罪的犯罪概念、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问题,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理论及通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指导司法实践并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作为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从而与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形成独立、并列的关系。这种被视为突破刑法立法体例传统的做法引起理论上的争议。肯定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的观点从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原则、金融诈骗罪罪群以及便利实务适用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否定说的学者认为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具有与立法体例不合、立法思路不一、无单独设节之必要以及与境外刑法立法趋势相悖等缺陷从而不应单独设节。本文从金融诈骗罪主要客体、金融犯罪逻辑体系以及刑事立法传统等方面论证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不具有合理性且一一回应了肯定说所提出的观点。本文认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交易秩序,其是金融管理秩序的下位概念,金融诈骗罪应当划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分节之下。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金融运行中几个现实问题的探讨郭世邦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能否有效分流银行储蓄?随着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攀升,如何使储蓄分流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段时期以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成为分流储蓄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