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吴东炬  张莉 《云南金融》2012,(3X):238-238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新股发行特征构建了IPO定价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严监管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形成的异质信念会推高IPO首日收益。本文进一步使用2005~2015年1413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异质信念对IPO异象收益具有可靠的解释能力,基于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构建的异质信念越高,IPO异象收益越大,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一级市场抑价。另外,研究还发现,异质信念越大,IPO长期表现越差。据此,本文建议新股发行改革应该重视新股信息披露,培育合格投资者,减少市场非理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4.
西方IPO抑价理论及对中国IPO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IPO抑价理论大多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信号显示等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而提出的,即假定二级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IPO抑价是源于发行定价偏低.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率长期高企但逐年下降,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而必须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及IPO发行审核制度,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首次公开募股(IPO)折价是金融市场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对象不同,将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划分为: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有关的IPO折价理论和与承销商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国外IP0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多是在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而提出的,即假定二级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IPO抑价是源于发行定价偏低。事实上,影响IPO折价的因素很多,而这些众多因素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很好地解释IPO折价现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股票市场都存在IPO抑价的现象,现有理论多立足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该现象。中概股由于上市企业的经营场所、经营业务、主要客户群体等均位于国内,因此对于国外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将更加显著。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除进行良好的信息披露之外,还可以依靠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背书。本文从风险投资者与IPO抑价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风险投资者特征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导致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现有研究理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可能影响抑价的6个解释变量,即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交易日换手率、上市等待日期、资产负债率,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IPO抑价程度与六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程度,分析了导致IPO抑价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投资者水平、增加新股供给量、完善发行制度和完善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发行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拟合方程,将逐次回归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影响IPO定价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通过对比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回归方程之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IPO定价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数据分析证明,目前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比较合理,但在分析中也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IPO发行规模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谭旼旼 《新金融》2007,(5):32-36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有悖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国内对此问题虽有探讨,但理论模型和与国外模型比较的文章甚少。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融资顺序理论,再结合中国现实对经典理论加以修正,说明了经理人目标的偏差、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和中国股票市场定价错误以及债券市场的不发达等问题是造成公司偏好增发新股的原因。本文还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中外对比,探讨融资问题在中外呈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章结合有关[PO折价的几种理论与我国IPO的实情,对中国上市公司IPO折价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IPO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是造成IPO折价根本原因。另外,政府、机构投资者及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是推动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IPO折价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超 《时代金融》2012,(21):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超 《云南金融》2012,(7X):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本文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对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进系统地考察,探求IPO抑价的真正原因,并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IPO新股发行市场排队上市和二级市场持续下跌形成鲜明对比。在IPO发行市场上,高发行价格和高IPO抑价率并存,表明中国IPO发行市场相对低效并且价格发现功能严重不足。本文运用Djankov等(2003)以及Shleifer(2005)建立的分析股票市场监管执行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保荐人制度在结合市场自律和政府监管的同时,缺乏法院诉讼机制的问题。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缺乏法院诉讼机制的条件下,证监会对保荐人的责任处罚并没有影响该保荐人所在证券公司承销股票发行的IPO折价率,也没有影响受处罚证券公司收取的承销及保荐费率。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保荐人制度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能向投资者传递债券发行方的公开信息,并依靠入场调研及解读监管报告等方式,向投资者提供非公开信息,进一步降低债券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2007—2017年中国信用债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炼非公开信息代理变量并探究其对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实证检验信用评级是否能提供非公开信息问题。结果显示,信用评级在四类信用债中均能提供非公开信息,并因此降低了债券发行利率。非公开信息对小企业的作用强于大企业,且对企业债和公司债的作用效果优于短期融资券,这是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水平高,短期融资市场化程度良好、不确定性风险因素更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股票发行监管制度是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国内外IPO监管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单一的市场层次、单一的核准制、监管宽松和定价机制不完善,是我国IPO制度的主要症结所在。发展活跃成熟的场外市场引入场外上柜注册制及转板机制,加强监管、严刑峻法,加大违法违规的发行人、保荐人及询价对象的处罚力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票市场IPO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融资难是当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是降低间接融资系统性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以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为对象,实证研究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的影响因素,在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制度、风险偏好、发行人资质等综合条件下,发行短期债券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受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难以获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2013,(11):33+65+82
《中国A股市场IPO首日与后市收益异象研究》作者:李宁定价:25.00元本书对备受关注的IPO市场同时存在首日超额收益现象、后市长期收益弱势现象以及IPO发行上市企业集中上市的聚簇现象进行了研究,澄清了对于A股市场是否存在IPO后市弱势现象的争论,分析了影响A股市场两大异象的重要因素,解释了A股市场存在两大异象的逻辑关系,划分了A股市场IPO热季周期与冷季周期转换边界,评价了A股市场发行制度改革效率,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198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首次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IPO补税公司比非补税公司的IPO抑价要高7.8%,这相当于平均少融资超过2000万元。(2)基于信号理论、“赢家诅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只有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部分解释IPO补税与IPO抑价的正相关关系——IPO补税公司抑价更高可能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承销商具有更弱的监督动机,而非公司对承销商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以及信息更不透明(如中小板和创业板、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