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2014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发行主体结构变化情况。指出从行业、企业性质、区域等维度切入,可发现信用债市场存在“城投化”、“国企化”以及区域集中度上升的趋势。归因来看,宏观经济及行业景气度变化、融资政策的差异化作用、信用债市场品种有待完善,以及外部评级失效导致投资机构采取规避策略等均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从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相关法规制度、严格评级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金融体系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的替代进程,信用债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自2014年刚兑首次打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数波信用违约潮的冲击,令实体企业尤其是民企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影响。这其中既有经济周期与监管加强的因素,也有信用债市场自身机制不完善的原因,例如,投资者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区域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声誉意识薄弱、高收益债市场尚未成熟、信用评级行业未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等等。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需要从上述层面多措并举、对症施药,不断健全和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聚焦信用风险降解和信用债市场有序发展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回顾了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经过自200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已取得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基础性建设不断完善等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机构投资者持债结构不均衡、国际化程度较低以及信用评级机制有待完善等不足。展望未来,中国信用债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发行和投资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国际化,且交易市场也将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4.
郜彦伟 《证券导刊》2014,(16):89-95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随着更多低评级主体发行信用债以及大量的存量债券评级的不断下调,中国的高收益债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虽然高收益债存在高风险,但无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博弈机会,我们过去的研究对认识当前的高收益债投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海外借鉴必须结合本士实际,本文针对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以高收益公司债为蓝本,并对高收益债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债券市场即将推出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对高收益债的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是其制度设计的关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2011年余额达到1.5万亿美元,同时拥有144A等灵活的私募法规。其高收益债的风险特征如何?怎样保护投资者?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基于此,本文对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风险特征和投资者保护机制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发现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首先,建立良好的契约制度以保证高收益债市场的稳定发展;其次,制定合适的私募债券与合格投资者法规作为高收益债券发行与交易的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近期可考虑成立风险基金作为高收益债的过渡性保障工具,中长期可通过高收益债券的投资组合和发展信用风险产品来规避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高收益债券是指信用评级低于投资级的债券,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启动发行,是我国发展高收益类债券产品的有益探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高收益债券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积极意义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管理、发挥信用衍生产品功能等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格局演变及监管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力 《上海金融》2012,(4):74-78,118
高收益债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全球债券市场中颇具特色的融资工具。规范的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体系、可行的债权破产保护机制、健全的监管法律体系以及严格的监管操作执法是美欧证券市场监管当局控制违约风险、规范高收益债券市场运作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尝试推出高收益债券品种,对于推动资本市场多元化进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满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债券一二级市场票面利率和成交价格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信号存在明显的压低现象,虽然基准估值对此进行了有效修复,但部分低等级债发行人通过特定闭环链条对票面和估值收益率存在较强的控制。为此,应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统一监管规则,完善市场发行与交易制度,着力培育高风险偏好资金,提高信息披露监管,并改进低等级信用债券估值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来,欧洲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收益债券市场。除了债券自身信用评级水平之外,欧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的高低与市场监管力度以及宏观金融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欧洲监管当局把对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监管重点放在:规范市场信息披露及信用评级标准和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持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和跨国界市场交易衔接处理等方面,这些监管策略的实施对控制市场违约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欧洲的监管经验对于今后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尝试性推出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绩效、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在国内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应用仍属起步阶段。本文梳理了ESG在国内外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并基于中债估值中心的ESG评价体系和结果对全市场近5000家公募信用债发行主体做了统计分析,为推动ESG在国内债券市场等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再杰  李艳 《新金融》2016,(10):49-53
近年来,在我国信用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进入2016年以来,信用违约呈现出风险事件增加较多、涉及行业和发行主体不断扩大等特征,未来债市违约风险或将进一步上升。全球主要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违约是债市市场化运行的必然现象,违约概率上升是经济周期发展的正常反映。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具备处理和消化违约风险的条件和能力。为建设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债券市场,一方面,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市场扭曲;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约束和违约处置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和分担渠道以及加快完善监管制度等,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将风险控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0,(21):80-80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不断走牛,国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上证企债指数涨幅高达5.38%,上证公司债指数亦上涨5.79%。震荡市下的高收益使许多新发行的债券基金将投资焦点对准信用债,其中,由固定收益领域冠军团队——银华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开年前三周,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接近500亿元,尽管相比于2020年11月、12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居高不下的背后,反映了大型国企超预期违约事件发生后市场谨慎情绪的余波对债券发行市场的制约。目前超预期违约事件所引发的债券市场连锁反应正在逐渐弱化,但相关事件所暴露的信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仍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高收益债采用非公开方式发行,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公开发行证券,其发行和交易已经具备了某些公开发行证券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收益债的监管制度安排必须做出一个超越私募和公募界限的制度设计。其内容包括:对高收益债准入监管发行采用注册制加部分的实质审核;高收益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高收益债转让后持有人数超过200人后的公开发行豁免制度;具有较高透明交易机制的场外交易系统;以债券契约、强制性信息披露和债券受托管理制度为内容的多维度的债权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何志红 《浙江金融》2012,(11):23-25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着"两多两难"问题,即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提出"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近期获批的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债券发行主体、发行机制和交易模式创新。"高收益债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我国信用债违约频繁发生,其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给债券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机制被破坏.本文在分析信用债债权人保护和信息披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用债监管和信息披露法规现状,对永城煤电信用债违约事件的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以及我国债券信息披露法规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债券市场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对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鉴美国高收益债的发展经验,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办法,从发行主体、发行方式、产品设计、备案制、发行条件、交易规则、投资者范围、结算方式、债务偿还和风险控制、承销商等十个方面,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作机制,并总结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将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丰富信用评级层次、引导信用评级市场化,丰富资产配置品种,拓展证券公司业务、增加券商利润来源四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付"信念仍广泛存在,尚未对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借鉴美国高收益债的发展经验,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办法,从发行主体、发行方式、产品设计、备案制、发行条件、交易规则、投资者范围、结算方式、债务偿还和风险控制、承销商等十个方面,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作机制,并总结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将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丰富信用评级层次、引导信用评级市场化,丰富资产配置品种,拓展证券公司业务、增加券商利润来源四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道元 《银行家》2023,(2):102-104+7
<正>2022年债券市场回顾2022年债券市场总体收益表现偏弱,不及2021年,略好于2020年。除高收益品种外,各债券品种全年收益表现略好于银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2.6%—3.25%,中值3%)(1)。对比来看,地方债>国债>综合债>国开债>3.0%>商业银行债>中票短融>高等级中票>信用债>货基可投债,即泛利率债券品种收益表现好于信用和货币市场债券品种,主要系年末债市流动性冲击造成全年债市走平(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