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建伟 《海南金融》2005,40(12):8-11
持续15年的全球低通货膨胀,主要得益于各国成功的稳定化政策。低通货膨胀显示货币政策好处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带来挑战。根据美日等国家的低通货膨胀经验,一个国家最好不要走向零利率的边缘,采取预防性的政策防止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至关重要。此外,需要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长期的目标应该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美日国家预防低通货膨胀的经验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我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我国通货膨胀,从而能为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体中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利率政策、技术、国外通货膨胀、国外产出和国外实际利率冲击时,由灵活通货膨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的汇率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减缓经济波动。相比而言,严格通胀目标制无法有效吸收国内外冲击,所以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此外,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冲击的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组成的目标体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体中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利率政策、技术、国外通货膨胀、国外产出和国外实际利率冲击时,由灵活通货膨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的汇率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减缓经济波动。相比而言,严格通胀目标制无法有效吸收国内外冲击,所以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此外,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冲击的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组成的目标体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睿 《时代金融》2008,(5):47-49
首先从资产价格膨胀对未来的通货膨胀和产出有无预测作用出发阐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看,把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热点关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从内涵、实施以及提出的挑战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央银行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向预定水平靠拢。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公众评价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通货膨胀治理无疑卓有成效,其通货膨胀目标制由"政府通胀目标—-透明的利率政策—-通胀预测和预期引导—-利率市场传导机制"四个核心要件有机构成。该文对各要件分别进行客观分析,在充分探讨英国成功治理通胀的制度精髓和全貌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度选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看,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做出反应.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成为货币政策领域最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加拿大中央银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背景、目标设定以及实施情况,而且还研究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央银行的结构影响。实证检验了该政策的效果,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效果联系十分紧密,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与国外经济失衡的严峻挑战下,有必要对我国主要通胀率指标的惯性进行翔实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讨论。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周期变化的基础上,利用自回归模型对季度CPI数据的惯性系数进行滚动样本估计以考察我国通货膨胀惯性动态特征,并建立VAR模型定量分析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及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计算出实际产出缺口,结合CPI数据共同判断货币政策调整时机,力求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规则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如果美联储能够将通货膨胀率从2%提高至3%,不仅有利于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降低国内经济波动,而且可以在就业和产出两个方面使美国经济获得一个短期的但实实在在的收益,且这种收益不会对经济造成多重冲击.建议美联储在下一次货币政策框架审查过程中将适度提高通货膨胀目标的建议纳入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我国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减少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扰动,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曹强 《新金融》2007,(6):58-61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成为货币政策领域最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加拿大作为样本,分析了加拿大中央银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背景、目标设定以及实施情况,研究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央银行的结构影响,实证检验了该政策的效果,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状态空间形式的前瞻性泰勒规则,采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对中国1992~2008年动态通货膨胀目标值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值较实际水平平滑,1998年之后的通货膨胀目标估计值能够较准确反映中国这一时期真实通货膨胀率预期值;中国历年通货膨胀和产出水平的变化随着利率的变化而顺向变动。结论提示今后中国货币政策可采取把灵活而又规范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泰勒规则结合的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宜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货膨胀目标制已成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在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定期向公众宣布政策通货膨胀目标,然后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调控方向。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显著特点在于能通过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高政策的可信度,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借鉴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探讨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用性,以保证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3月以来每年宣示的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存在两个月通货膨胀脱锚期、通货膨胀目标期限较短、通货膨胀目标经常调整等问题。期限过短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区间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能控制,也加剧了当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政府信任度。频繁的通货膨胀目标调整与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任务相违背,也扰乱了消费投资决策。通货膨胀控制信任度丧失使得我国现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锚定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作用不大,通货膨胀脱锚导致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较高。为此,建议新一届政府确立跨周期的固定不变的中期或者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隐性通货膨胀目标、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进行联合估计,并根据估计结果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缺口可以度量我国的实际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整体上与隐性通货膨胀目标较为一致,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具有有效性;隐性通货膨胀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密切相关,通货膨胀缺口与产出缺口、实际利率缺口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关系。因此,应该充分发挥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在通货膨胀风险识别和预警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政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中央银行信息具有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性质时,公众并不能够准确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对货币政策的公告不完全相信,此时将难以如巴罗—戈登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均衡。在本质上人们就如同计量经济学家那样,每期观察主要的经济变量,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动态形成对未来的通胀预期。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建立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VAR预期模型,利用1995.1季度-2009.4季度中国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1997.1季度-2009.4季度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对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进行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