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3家保费增长亏损减少,3家保费增长亏损扩大。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车险承保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规模缩小意味着趋势向好。占我国财险市场约八成江山的车险市场正经历一场大变革: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由试点逐步推向全国。在这一市场形势下,中小险企尤其是外资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状况引人关注。2015年,美亚保险和史带财险相继全面退出了中国的车险业务,除了  相似文献   

2.
当前车险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财险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财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尤其是地市级及以下的保险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车险业务风险增加。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还会对保险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基于此,文章以财险公司业务量较大的车险业务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旨在提高财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促进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学说,对险企的社会公益行为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分析。研究以2009—2015年的27家财险公司与58家寿险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Arellano-Bond动态面板模型等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研究表明,财险公司的车险专业化程度对公益表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寿险公司中的慈善捐赠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不明显;车险专营化程度越高的财险公司,公益表现对经营绩效积极效应越高。这给财产保险业带来的启示是:财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因与其核心能力相关性不强而难以内部化解决,更好的做法是与次要相关利益方建立良好互利关系,获取相应互补性资源。此外,若财险企业目标客户更偏向于市场个人消费者,且以车险现金流支撑公司运作,则更需借助公益表现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规避声誉风险。  相似文献   

4.
车辆保险是财产保险公司业务中的龙头,通常占70%以上。财险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谓成亦车险、败亦车险。因此,寻求提升车险盈利能力的对策,是保险业界人士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2004年许多中小公司调整了车险业务,有的甚至停办了车险。平安、太平洋财险对车险业务结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华泰保险公司也有动作。人保财险公司将怎样定位车险业务?采取怎样的市场战略呢?  相似文献   

6.
车险保费收入占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约七成,其中商业车险占车险保费收入的约七成,但针对我国商业车险市场的学术研究还很少。在分析我国商业车险市场的发展概况后,先研究了财产险公司特征(产权性质、规模、经营年限)与商业车险业务经营绩效(包括赔付率、销售费用率、业务及管理费用率、营业税费率)的关系,发现了几点经验结果。再研究了财产险公司业务构成中商业车险的“比重”对财产险公司的利润绩效(包括价格成本边际、承保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风险绩效(包括价格成本边际、承保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的影响,发现商业车险的“比重”对财产险公司的利润和风险都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文昱 《金融博览》2001,(11):30-31
行业自保是近年来国际保险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变化,在我国也被频频提起,影响越来越大.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近几年,企业、行业脱保的情况越来越多,例如部分地区的运输公司、客运公司等将车险脱保,石油、石化、供销社、邮政等将车险、企财险脱保,铁路部门将货运险脱保等,被统称为"行业自保".虽然这些"行业自保"还不能称之为自保,实际上只是企业将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自留,但它已成为财险市场和财险公司经营中的一个新问题,对财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楠 《中国保险》2013,(7):53-55
随着车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业务的占比逐年攀升,车险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车险业务的发展已直接影响到财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车险业务要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从“入口关”,即承保管理环节着手,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新近交强险业务的部分外资险而言,其交强险业务依然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早在交强险业务对外资开闸之后,不少外资险企寄希望以交强险业务带动商业车险业务规模的增长,并认为交强险盈利是长期性的计划。继史带财险退出上海地区以外车险业务之后,今年9月美亚财险也宣布退出车险业务。而从近日披露的2014年交强险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营效率的角度探究车险产品专营化程度与经营效率间的关系。研究中,使用2009年至2014年的48家财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并借助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技术效率、超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以及ROE、ROA、PR、CR共7个指标衡量了财险公司综合经营效率,使用混合GLS模型估计得出车险比重与经营效率间显著的"U型"关系。本文提出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产保险公司往往用综合成本率等传统财务指标来衡量某类客户的价值,以此作为各项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该类指标容易导致经营决策的短期倾向,不能有效对接资本市场对上市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要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偿二代”监管体系。笔者提出一种新方法——风险收益分析法来评估客户价值,运用风险的定量模型.综合评估不同客群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客观评价客户价值。同时本文探讨了该方法在业务策略、承保规则制定、再保方案、绩效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保监会《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贷款流程、除外责任、索赔顺序、承保期限等方面对银行汽车贷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通知》将被保险人(银行)的实质性审查义务作为保证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值得商榷,也没有合理、公平地划分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风险。对此,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中不能过分依赖保证保险,积极探索汽车贷款风险防范的其他途径,巧妙利用保险公司的先索抗辩权并不包括汽车的其他财产险、偷盗险等险种的有利条件,注意区分汽车贷款诈骗的情况,严防保险公司对诈骗做扩大解释,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汽车贷款义务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为考察对象,研究了欧盟Solvency Ⅱ与中国C-ROSS的差异,并利用中国保险市场60家财险公司的经验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olvency Ⅱ和C-ROSS对中国财险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存在差异。对于拥有传统业务结构的财险公司,Solvency Ⅱ对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更高,但是这种差距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缩小而减弱;对于以经营某些专业险种为主的财险公司,主营业务险种对两者差异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详细解释了Solvency Ⅱ与C-ROSS在非寿险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计算上的异同,对C-ROSS下一步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将会对整个车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国内财险公司应积极把握车险费率市场化政策机遇,采取创新产品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控制费用以及互利合作等策略,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促进我国车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持保险业在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业务产品创新加快,保险业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部分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采取激进经营、激进投资的策略,导致业务快进快出、风险敞口过大以及流动性问题,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控制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多维度量化评估规则设计原理、主要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针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特性提出的沉淀资金匹配,在成本收益匹配中有机地将资产投资收益与承保业务综合成本进行匹配,在现金流匹配模式中打破了僵化的匹配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对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车险已成为我国产险的龙头险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车险市场道德风险已严重制约产险业的发展。各利益主体为自身效用最大化不断博弈的最终结果,使得车险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大打折扣。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投保人、保险人、保险代理人以及汽车修理商四方行为主体的道德风险进行博弈分析,探寻其最优策略,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险公司社会责任信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保险企业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又是保险企业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行动指南。本文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方面探讨了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构建保险公司社会责任信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最后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险公司社会责任信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逐渐取消,大量外资保险公司以独资、合资和战略投资等方式先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不断地扩大,但经营近10年来,市场份额止步不前,经营也鲜有盈利。本文在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经营基本状况及特点予以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在华经营的多项业绩指标,试图寻找其在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using survey data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data for German insurance groups with property–liability business from 1999 to 2011. We develop a dynamic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and argue that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is a major motive driving the decisions of insurance group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ir businesses. Additionally, the more rapid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more intense is the choice of market entry mode. Furthermore, our findings corroborate the notion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home market performance when insurance groups are able to decrease home market dependence by extend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a framework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literature, we utilize a panel data design to examine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motor insurance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business on the overall underwriting performance of insurers operat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s (UK) 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market. We fi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liability insurance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underwriting performance, whereas motor insu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nferior underwriting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we find that higher reinsurance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underwriting performance, but reduced profit margi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leverage too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underwriting performance. We conclude that our results could have potentially important commercial and/o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