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入手,分别探讨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客观分析外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负向影响,给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单娟 《金卡工程》2009,13(10):110-111
国际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但同时国际投资自由化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从而损害了东道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我们应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随着加入WTO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中国正在变成世界投资的“风水宝地”,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坚定了跨国公司加快投资中国的步伐。2005年中国的外资流入形势如何?在全球企业并购重新升温之时,中国并购市场将怎样演变?外资增长状况对我国对外贸易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将就上述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并作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外资政策体系,总体来看,我国外资政策以偏倚性外资政策为主,主要包括外资限制政策和外资鼓励政策。中国外资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未来中国外资政策调整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中性化是未来中国外资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其中外资限制政策将逐步被取消,对外资的开放度进一步增强,而外资优惠政策日趋淡化,但短期内仍会存在;二是规则健全逐步替代政策优惠成为外资竞争的主要手段;三是外资战略目标逐步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增进型;四是外资导向策略将由地区倾斜和产业倾斜相结合的策略逐步过渡到产业倾斜策略。●从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来看,总体上,外资政策调整将对我国外资流入规模的影响不大,对外资的产业投向结构将产生较大影响,对外资的区域投向结构具有一定影响,此外,对外资投资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王强  杨定华 《云南金融》2011,(4Z):78-78
在当前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资并购浪潮一波接一波越演越烈。跨国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以跨国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可以使我国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消极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本文通过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资并购浪潮一波接一波越演越烈。跨国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以跨国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可以使我国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消极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本文通过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外资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要“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实行国民待遇”。1999年9月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又明确指出“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引导和监管”。反映在立法上,就是以“行为主义”的立法模式取代“身份主义”的立法模式,中国的企业立法由“内外分立”的双轨制各“内外合一”的单轨制转化。可以说,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给予外国投资国民待遇,统一中国的内外资企业立法,对于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推动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进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8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09国际投资论坛上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10个月下降,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实际使用外资48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7.4%和20.4%。上半年中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4亿美元,同比下降517%。为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领域、创新投资方式、优化外资结构,我国将逐步减少对外商投资的股权比例等限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  相似文献   

9.
一自1979年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不断改进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截至1996年底,累计流入中国的外国资金(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中国在境外发行债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已达2843.7亿美元c特别是从1992年以来,外资流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9%。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利用外资为我国弥补国内生产建设投资的不足,有效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外资的流入对促进技术进步、调整…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对我国转轨经济的影响重大。本文侧重从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两方面分析国内外外资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探索外资并购理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对我国转轨经济的影响重大。本文侧重从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两方面分析国内外外资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探索外资并购理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科 《时代金融》2008,(3):66-68
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外资并购的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显著特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已经形成规制并购行为较为完善的体系,本文结合国外的跨国并购立法经验提出我国的法律应对措施,以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对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给予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资立法的最新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法的角度看,中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并逐步加强对外资利用的监管和引导:一是严格遵守入世承诺,扩大外资准入的领域;二是通过对公司法及其配套规章的修订,减少对外商投资企业活动的干涉,增强其活力;三是颁布和完善外资并购的相关立法,为活跃和规范中国并购市场奠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外资的流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形式。从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与外资增长趋势看,两者基本上是同步的。那么,外资的增长是否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呢?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外资的流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形式。从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与外资增长趋势看,两者基本上是同步的。那么,外资的增长是否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呢?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李秀松 《金融纵横》2003,(1):33-34,41
一、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成为全球化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在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亚太地区引进外资的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对增进外国直接投资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加深,我国已成为一个吸引海外投资者的重要市场。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多以一对一方式进行投资,因此存在着投资规模小、区域窄等问题,而且通常外商要求控制企业的生产、销售甚至进货渠...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09,(12):62-64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得益于投资促进战略的实施,马来西亚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超过40个国家的公司已在马来西亚投资了超过3000个制造项目。近两年,马来西亚政府进一步推进投资自由化,放宽外商投资股权限制,扩大鼓励投资领域,同时大力兴建经济区,有效地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若外资流入真的出现减少的趋势,应是情理之中。这是因为: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策源地一向是全世界主要国际投资母国,大批外商投资能力和意愿大幅度削弱。第二,由于海外市场需求萎缩,而中国外资企业多数属于出口导向型,其投资减少是必然的。第三,随着外部危机负面冲击效应逐步展开,加之西方“权威”舆论对中国的唱衰,不少外资和内资对中国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