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所占GNP的比重一度呈下降趋势。80年代,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所以财政支出占GNP的比率较高,10年间平均值为21.7%;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政府逐渐减少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下降,1990-1997年,其平均值为13.6%;1998年以来,我国出现通货紧缩,市场疲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进行公共产品投资以刺激需求,从而使这一阶段财政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与发达相比虽然低了一些,但与我国人均GNP增长速度是相应的。如果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只会使GNP分配天平上的砝码越来越向政府一方倾斜,或说只会使企业和居民所随的来自政府部门的总体负担加重。  相似文献   

2.
采用GE指数分解法,对1994-2006年的我国财政支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东部地区内的差异是导致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的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人口膨胀;政府规模的扩大;GDP稳定增长.财政支出规模要适度,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控制、管理财政支出规模的有效对策为:增加财政收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适度控制财政赤字规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借鉴公共支出增长理论调整我国财政支出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政支出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我国的财政支出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与公共支出增长的一般趋势不相适应。因此, 借鉴西方的经济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相关比率有提高的趋势;金融相关比率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该比率将趋于稳定.这两个结论只是一种经验的判断,戈德史密斯并没有进行数理的论证.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探索性地推导了金融相关比率的上界极值和收敛值,证明了戈德斯密斯的两点结论,提出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阶段性;(2)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我国金融相关比率受货币化比率和金融中介比率影响较大,而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对金融相关比率影响较弱;(3)对中国的金融相关比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并对我国长期的金融相关比率进行了预测.作者认为金融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调控货币化比率和金融中介比率,间接调控金融相关比率,来选择我国金融发展的稳定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6个省级地方政府1978~2008年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好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但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财政自主性、人均GDP、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调控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管理,首先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论述了解决完善措施,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为科学管理财政支出工作,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自2015年我国财政部推出《新预算法》后,进一步突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制约着财政支出工作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重点探究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走势,且近几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日益膨胀.本文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西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来解释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分析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影响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并就有效合理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这个问题从明确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优化财政支出责权结构;完善政府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体及监督体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和调整政府支出的结构比例,合理化分类支出的规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志敏 《财会学习》2018,(1):194-195
本文首先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财政支出关于财政收入的VAR模型,对未来5年即2017---2021年的财政支出数值进行预测.由结果可知,未来5年我国财政支出将呈稳步增长态势,为我国合理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可以看出此VAR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GDP数据质量对宏观经济监测具有基础性作用,以GPD数据质量评估有GDP数据渐进稳定性、GDP和GDP增长率趋势长期趋同性、影响因素不同但数据表现的长期趋势一致性三个基本假设,以基本假设为基础,分别构建GDP和GDP增长率的确定性与随机性时间序列模型,分析1981~2009年中国GDP数据质量,发现中国GDP数据质量总体上较好,同时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影响因素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问题,尽管基本上符合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总体趋势和演进规律,但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有极高的货币化比率和偏低的金融相关比率(从而极低的证券化比率).从储蓄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和缓解流动性过剩3个视角对该问题的分析表明:储蓄分流应该是增量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应该是缩减间接融资的相对规模,我国出现货币化"折点"应满足的条件是M2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却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就我国货币化"折点"出现的时间而言,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金融相关比率和证券化比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提升却是可以明确预期的.  相似文献   

13.
本对我国1978—2002年的M1/M2的长期趋势、水平和周期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5年,中国的M1/M2呈急剧下降的态势,但是从1996至今则基本保持平稳。另外从国别比较来看,我国属于M1/M2比较高的国家(地区)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居民和企业由于支付制度、取款成本、规避税收等原因比美、日等国家的经济主体对M1的需求高很多。除开长期走势之外,中国的M1/M2还伴随着经济活动呈周期性的波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是M1/M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但1996年以后则必须由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变动才能说明M1/M2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偏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鑫 《海南金融》2007,(10):14-16
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过高的原因,首先从GDP核算的角度,即根据我国的GDP值存在着低估的现象的观点,对GDP值进行了上调,上调后M2/GDP金融深化指标明显下降,但是相对还是偏高.于是本文又进一步研究这个指标偏高的原因,从发行国债的规模影响即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的角度,提出了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财政政策的影响问题,指出M2/GDP偏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是我国特定的制度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多方面的厚因决定了我国对外商品贸易的顺差将具有长期性,但持续而巨额的顺差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明确我国对外商品贸易顺差的适度规模,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干预顺差以及干预的力度,很有必要。国情差异巨大,现成的“国际通行标准”未必适合我国。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讨商品贸易顺差适度规模的标准。这一标准除了国际上通用的顺差额与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外,在现阶段还应增加外贸顺差与外汇占款的比值。  相似文献   

16.
税收收入Granger因果和协整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2004年的增速更是高达25.7%,因而,我国税收收入的这种高增长是否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等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并且所持观点截然相反.本文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计量方法证明了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不但没有脱离GDP,而且处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关系之中,因而与经济发展也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ARCH类模型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实际GDP增长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波动有ARCH效应,并且GARCH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而台湾地区实际GDP增长率的波动没有ARCH效应。这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率是变化的,实际GDP的增长率是对称的,而台湾地区的GDP的波动率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宏观税负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本文通过描述上海地区宏观税负现状,实证分析了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提出了优化上海宏观税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区分了潜在GDP的两类定义,即以充分就业理论为基础的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的GDP和以真实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趋势GDP,对潜在GDP的各种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尝试使用移动平均法、增长率推算法、HP滤波方法、BP滤波方法、BN分解方法、UC-Kalman滤波方法、C-D生产函数法和SVAR方法等8种方法对年度潜在GDP进行估计,使用HP滤波方法和BP滤波方法对季度潜在GDP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种估计方法在方向性上保持一致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M2/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M2/GDP畸高的原因十分复杂。本从M2的构成入手,深入探讨了M2/GDP不断攀升的理论成因,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M2/GDP畸高的主要原因: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及国家的债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